这就是军人优先的原因!17年过去了,谁还记得汶川15勇士惊天一跳?队长跳伞前的一句话,如今再听依旧振聋发聩! 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茂县上空浓云密布。一架运输机的舱门缓缓打开,48岁的李振波站在舱门前,身后是14名攥紧伞绳的战友。 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数据,五千米高空下的地形被地震撕得支离破碎——这是一次连伞兵教科书都未曾记载的盲跳。 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李振波的吼声淹没在引擎轰鸣中。 十五朵伞花刺破云层,有人被树枝划破脸颊,有人险些坠入岷江激流,但最终全部着陆。 当满身伤痕的他们出现在灾区群众面前时,哭喊声瞬间爆发:解放军来了!这五个字,重若千钧。 十七年光阴流转,当年用生命开辟救援通道的勇士们,如今散作满天星辰。 李振波退休后仍致力于空投装备研发,他设计的系统在后续救灾中挽救无数生命;殷远成为特战旅教官,将三无空降的经验刻进新一代士兵的肌肉记忆;雷志胜转业后在街道办服务群众,王君伟穿上警服守护一方平安。 他们的微信群KJ·15里,头像仍是蓝天与伞花,对话记录中鲜少提及当年的壮举,更多是互道注意腰椎雨天慢行。 这十五人的故事,诠释了军人优先的深层含义:不是特权,而是用生命兑换的承诺。当灾难来临,他们优先赴险;当和平回归,他们优先隐入平凡。 今天,我们或许记不全每个人的名字,但必须记住这种精神内核——真正的英雄主义,不在于瞬间的悲壮,而在于将信仰化为日常的坚守。 从汶川到泸定,从抗疫到抗洪,解放军来了始终是中国人最安心的声音。 这种信任,源自无数像十五勇士这样的军人,用青春甚至生命写下的契约:人民的需要,就是他们的优先项。 而我们对军人最好的致敬,或许就是在车站医院看到军人依法优先标识时,多一分理解与微笑。 信源:直播绵阳 2025-5-12
这二位军人的军衔有什么不一样吗?一个是绿色的,一个是红色的
【127评论】【1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