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1月,蒋介石到安徽大学视察,与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吵架,蒋介石狠狠打了刘文典两个耳光。谁料,刘文典趁蒋介石不备,竟朝着他肚子上踹了一脚,蒋介石应声倒地。蒋介石颜面尽失后,十分恼怒,立刻叫人把刘文典抓起来了。 1928年11月23日,蒋介石在安徽大学礼堂内暴怒拍桌,对面的刘文典却叼着香烟冷笑:“我跟着总理闹革命时,你还不知在哪个码头混!”话音刚落,蒋介石抬手扇出两记耳光,刘文典反身飞踹正中其腹部——这场近代史上最离奇的“文武斗”,让国民政府主席在众目睽睽下摔了个四仰八叉。 时年39岁的刘文典绝非普通校长,他15岁师从陈独秀,18岁加入同盟会,23岁任孙中山秘书,参与起草《讨袁檄文》时,蒋介石还在日本振武学堂刷马厩。 1923年出版的《淮南鸿烈集解》震动学界,胡适称其“一字千金”,章太炎赞其“功力超乾嘉诸老”,1928年执掌安徽大学时,他当着省政府官员的面撕碎欢迎仪式预算单:“大学不是衙门,不搞官场作派!” 而刚完成“二次北伐”的蒋介石,正急于树立政治权威,1928年他连续视察全国高校,意图将教育系统纳入统治体系。 11月视察安庆途中,恰逢安徽大学与省立女中学生冲突:因女中校庆拒绝无票入场,安大学生砸坏礼堂设施,女中校长程勉告到省府,这场本可调解的纠纷,在权力意志与学术尊严的碰撞下,演变成民国最著名的“耳光事件”。 据亲历者石慧庐回忆,当日的省府会议室火药味浓得能点燃,蒋介石身着戎装正襟危坐,刘文典却裹着鼠皮袄瘫在藤椅上吞云吐雾。 面对“立即开除涉事学生”的命令,刘文典眼皮都不抬:“案情未明,岂能草菅人命?”蒋介石拍案而起:“学生暴乱就是你这学阀纵容!”刘文典突然暴起,烟灰抖落一地:“我若是学阀,你便是新军阀!” 卫兵冲入时,刘文典已踹翻茶几,被架出门前他回头怒吼:“你不敢杀我!总理在天上看着!”这句话戳中蒋介石软肋——孙中山秘书的身份,是刘文典最硬的护身符。 刘文典被关进省府“后乐轩”的消息,如同投进油锅的火星,安大千余名学生高举“还我校長”横幅包围省府,北平八所高校教授联名致电国民政府,蔡元培更在《申报》撰文:“摧残教育,无异自毁长城”,最绝的是章太炎从苏州寄来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把弟子比作击鼓骂曹的祢衡。 被羁押期间,刘文典在囚室写下《致全体师生书》:“诸生当以学业为重,莫效匹夫之勇。”但学生运动已蔓延至上海、南京,游行队伍中甚至出现“打倒新军阀”标语。蒋介石最终在12月5日放人,条件是将刘文典“礼送出境”。 离皖当日,数千市民自发聚集码头,往他行李里塞满茶叶蛋和桂花糕。 这场风波意外成就刘文典的学界地位,1929年他同时收到北大、清华聘书,在清华园开讲《庄子》时,连朱自清都挤在走廊记笔记。 但“刺头”本性不改:在西南联大骂沈从文“四块钱教授”,却冒险背着陈寅恪躲日军轰炸,理由是“他死了就没人懂梵文”。 抗战期间,日本人用刺刀逼他出任伪职,他装疯卖傻满口安徽土话;1953年云南大学评职称,他指着领导鼻子骂:“我若评二级教授,天下无人敢称一级!”这种混不吝的脾气,让他在1958年临终前还能调侃:“我棺材要朝南京方向摆,让老蒋知道我没服软!”[浮云] 信源整合综合光明网、安徽文史资料、章太炎书信集
2003年的一天,已经106岁高龄的宋美龄,去看了自己选好的墓地,站在墓地前,宋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