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研制歼十的时候有多苦: 由于经费不足,成飞需要靠造洗衣机筹集资金; 总工程师薛炽寿骑自行车往返试验场; 总设计师宋文骢下班后还要卖面条补贴家用。 今天,歼十风光了,回头看这些照片,泪目了… 那是我们的来时路啊! 谁能想到,造战斗机的车间里,流水线上滚动的不是导弹零件,而是洗衣机滚筒? 成飞那会儿穷得叮当响,工人们白天拧飞机螺丝,晚上组装双缸洗衣机,卖到百货大楼的钱全填了歼10的研发窟窿。薛炽寿蹬着二八杠自行车,后座上绑着图纸包,从城东到城西来回三十公里,车轱辘碾过雪水泥浆,图纸愣是捂在怀里没沾一滴水。 宋文骢更绝,研究所下班铃一响,麻溜儿支起煤炉子卖阳春面。白大褂兜里揣着飞机气动图,煮面间隙摸出来画两笔,葱花味儿混着机油味,愣是熬出了歼10的鸭翼设计。 有回徒弟撞见他蹲路边数零钱,他嘿嘿一笑:“这可比画图纸来钱快!” 苦日子嚼出甜头的本事,这帮航空人算是练到骨子里了。发动机叶片精度不够?拿锉刀手工打磨,指甲盖磨得透亮;计算机买不起?抄起计算尺咔咔狂算,草稿纸堆满三间仓库。 最悬的是首飞前夜,地上一滴油渍愣是让试飞推迟12天,宋文骢红着眼吼:“天上掉颗螺丝钉,地下就是条人命!” 如今看歼10C叱咤长空,谁能想到它祖上穷得喝风? 那些说“造不如买”的风凉话,被太行发动机的轰鸣震得稀碎;当年笑我们“五分钱想上长城”的外国专家,现在盯着歼20隐身涂层直咽口水。 可这风光背后藏着刀子。歼10立项时瞄准的是F-16,等它服役,人家四代机都满天飞了。 18年磨一剑,剑出鞘时江湖已变——这哪是技术竞赛,分明是跟时间赌命。宋文骢们拿青春填技术代沟,用命换来的“争气机”,刚上天就成了追赶者。 但正是这种“傻劲儿”,给中国航空埋了颗火种。歼10的飞控系统练出一批顶尖工程师,后来全跑去搞歼20;当年卖洗衣机攒的供应链,如今能自主造航发叶片。 看客总爱计较“值不值”,却不懂有些事就像种树——前人栽苗时哪知道,二十年后能撑起整片天空?
当年我们研制歼十的时候有多苦: 由于经费不足,成飞需要靠造洗衣机筹集资金; 总工
星河漫游阁
2025-05-11 10:45:26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