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一看到他,转头就走入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

玉尘飞啊 2025-05-11 01:55:38

1998年,撒贝宁去央视面试,领导肖晓琳一看到他,转头就走入办公室锁上门,问同事:“外面有只猴子,是谁招来的?” 1998年,中央电视台大楼里发生了一件后来被传成段子的真事。 有个穿着大号西装、梳着油亮头发的年轻人,正站在走廊里来回转悠。 这人就是北大法律系大四学生撒贝宁,他刚从老师那儿求来央视新节目《今日说法》的面试机会。 这档新节目筹备期间,央视领导们有个特别的想法:不找科班出身的播音员,偏要找个懂法律的主持人。 消息传到北大法学院,老师们立刻想到了那个既能背法律条文又能演话剧的撒贝宁。 可巧那天央视来校招人时,撒贝宁正跟着话剧社在外面排练莎士比亚戏剧,完美错过了报名时间。 撒贝宁知道这事后急得直拍大腿,他连夜给节目组打电话,愣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要来了面试机会。 面试前一天,他翻遍宿舍才从隔壁寝室借到套深色西装,领带还是跟宿管阿姨借的红色款。 照镜子时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那西装大得能塞进两个他,活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孩子。 第二天到了央视大楼,撒贝宁紧张得手心冒汗。走廊里空调开得足,吹得他宽大的西装下摆直晃荡。 路过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多瞅两眼这个瘦小的年轻人,有个中年女领导经过时突然停下脚步,扭头跟同事嘀咕:"外头哪来的猴儿?"这话后来成了台里著名的笑话,说的就是当时又黑又瘦的撒贝宁。 面试间里坐着五六个考官,撒贝宁进门时差点被地毯绊个跟头。 他强装镇定开始自我介绍,结果张嘴就背起了毕业论文《行政诉讼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背到第三段才发现跑题了,赶紧拐回来聊最近的法治新闻。 二十多分钟的面试,他愣是把法律条文和时事评论搅和着说了个遍。 走出央视大楼时,撒贝宁觉得这事儿八成要黄。没想到半个月后,他同时收到了北大研究生录取通知和央视的聘用书。 原来节目组看中了他身上那股子"法律人的严肃劲儿"和"年轻人的鲜活气儿",觉得这正符合新节目既要专业又要亲民的定位。 1999年元旦刚过,《今日说法》正式开播。首期节目里,穿着合体西装的撒贝宁坐在演播室,面前摆着厚厚一摞案例资料。 导播在耳机里倒计时的时候,他能清楚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节目播出后,家里老父亲特意打电话来:"电视上那个主持人跟你同名,说话腔调都像你小时候背课文。" 谁都想不到,这个在镜头前正襟危坐的年轻人,每天下了班就猫在资料室里翻旧报纸。 他把开播头三个月的节目录像翻来覆去地看,发现自己在说到激动处总会露出莫名其妙的微笑。 后来才琢磨明白,那是脑子转得太快面部肌肉跟不上的毛病。为了改这个毛病,他对着镜子练了整整两个月的中性表情。 转年夏天,央视举办主持人大赛。这比赛在业内号称"主持界的奥林匹克",来的都是各省台当家花旦。 撒贝宁这个半路出家的法律生,硬是靠着扎实的法律功底和突击训练的主持技巧,从百十号专业选手里杀出重围。 决赛那天,他即兴解说了一段菜市场纠纷调解的模拟案例,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讲得跟评书似的,评委席上好几位老前辈都忍不住跟着点头。 《今日说法》的收视率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老百姓们发现,原来法律节目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有回撒贝宁去菜市场买菜,卖菜大妈拽着他胳膊说:"小撒啊,我每期都看!上回你说的那个彩礼纠纷案例,帮我们家二闺女省了八万块钱!" 随着节目越做越火,撒贝宁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主持门道。 他会在解说盗窃案时模仿小偷东张西望的样子,讲到家庭纠纷时又会变成劝架的热心邻居。 有次解说个电信诈骗案例,他当场掏出手机演示骗子的话术,把导播间里的人都逗得前仰后合。 当年说他像猴子的肖晓琳导演,后来在台里年终聚餐时主动举杯:"咱们节目捡着宝了!"这话传到撒贝宁耳朵里,他嘿嘿一笑:"得亏当年借的是红领带,要是系条花的,指不定真让人当马戏团的领走了。" 二十多年过去,当年那个穿着不合身西装的青涩学生,成了家喻户晓的"法律代言人"。 有回节目组整理旧资料,翻出他当年的面试录像。 镜头里紧张到同手同脚的年轻人,和现在台上谈笑风生的主持人,怎么看都像是两个人。撒贝宁自己看着录像直乐:"那时候哪知道能走到今天,就觉得西装里灌风挺凉快的。" 如今的《今日说法》早已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下饭菜",撒贝宁也成了观众心里既靠谱又亲切的"法律明白人"。每到中午十二点半,总有不少人守着电视,等着看那个能把法律条文讲成活故事的西装主持人。 而撒贝宁每次进演播室前,还是会习惯性地扯扯西装下摆——虽然早就不用借别人的衣服了,这个动作倒是一直没改过来。 主要信源:(人民网——撒贝宁的综艺心)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