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着高额彩礼的出现,男方家庭开始抵制了。
我们当地彩礼从十万到二十万不等,没有具体数字,都是根据男方家庭的情况和心意来定,开口要彩礼的也少之又少。
可平静的水面终究被打破。
去年邻村一场婚礼,女方突然加码要“三斤三两”(百元钞票约14万),还得全款购置学区房,男方父母当场掀了订婚桌。
这事像根导火索,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情绪。
有人在村头小卖部拍桌子:“拼死拼活凑彩礼,婚后还得替岳父母养儿子,凭啥?” 这股抵制潮很快成了燎原之火。
村里的年轻人自发组了个微信群,群名就叫“不做彩礼冤大头”。
有人晒出相亲时的聊天记录,女方要求彩礼五十万,还得签协议保证工资卡上交;更离谱的是,有姑娘直接说“没八位数彩礼,说明你家不重视我”。
这些截图在群里疯传,让不少男孩彻底寒了心。 现在相亲市场彻底变了天。
以前是女方挑男方,现在男孩们挺直了腰板。
媒婆王姨直叹气:“上个月给小李介绍对象,姑娘家要二十万彩礼,小李直接反问‘你家陪嫁啥?能把房贷车贷都包了吗?’”更绝的是,有些男孩干脆在相亲时亮出“三不原则”——不付天价彩礼、不做扶弟魔、不签不平等协议。 最讽刺的是,彩礼攀比反而催生了“新型单身经济”。
镇上的奶茶店、网吧生意火爆,年轻人宁愿约着打游戏、追剧,也不愿把钱砸在彩礼上。
有小伙子在朋友圈发状态:“花二十万买自由,比花二十万买婚姻香多了。”
这话引来几十个点赞,其中还混着几个偷偷点赞的女孩。
曾经热热闹闹的婚介所,如今门可罗雀,老板摇头感慨:“这行情,连媒婆都快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