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高调组织胜利日庆典活动,27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观摩红场阅兵。不过大张旗鼓宣传的阅兵式,实际内容却并不多,甚至给人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事实上,今年的红场阅兵,普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点压根不在阅兵式上。
北京时间5月9日下午3点,俄罗斯在红场举行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俄媒将其称为“盛大的胜利日阅兵”,但就展示的内容来说,这场阅兵式显得很简单,在规模上,远不如10年前的70周年胜利日阅兵。 一个例子就是首次参加阅兵的新装备数量,满打满算就4种,分别是2S43“锦葵”152毫米卡车炮、“海鹰”-10无人机、“柳叶刀”系列巡飞弹以及“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 这些基本是俄乌冲突三年中投入使用的武器,之前在俄军的各种战场视频中已经看腻了,尤其是几款体量不大的无人机,实在提供不了几分新鲜感。 其他参加阅兵的重装备数量也不多,且都是现役装备,非要说有什么特点,那就是装甲车辆都参考俄乌冲突经验,进行了改装。 就比如说参加阅兵的BMP-2M、BMP-3M步兵战车和BMD-4M伞兵战车,就在车体外部加装了大量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这些装甲板虽然很难防御住穿甲弹和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攻击,但面对FPV无人机和巡飞弹时,防御效果还是不错的。
此外,参加阅兵式的空中分列式几乎可以用“敷衍”来形容。 除了勇士、雨燕两大飞行表演队组成的空中编队外,就只有6架苏-25攻击机在天上用彩烟画了个俄罗斯国旗。其他别说图-160M战略轰炸机和苏-57战斗机了,就连伊尔-76运输机、苏-34S战斗轰炸机这些阅兵常客都没来。 当然对俄罗斯来说,阅兵式简单操办的理由基本可以用俄乌冲突来解释。毕竟俄罗斯仍处于战时状态,这几年除了一些无人机以外,也确实没有多少有噱头的新装备服役。 更何况站在克里姆林宫的角度看,今年胜利日庆典活动的重点压根就不在阅兵上,而是普京借着阅兵,对外释放的一系列信号。 相比于10年前的70周年阅兵,俄罗斯在今年邀请了更多国家参加,访俄领导人的数量来到了27人 。同时包括中国在内,13个国家派遣了仪仗队参加阅兵。 在俄乌冲突已经打了3年多,美西方国家也制裁了俄罗斯3年多的今天。普京此举明显是在对外展示俄罗斯的“朋友圈”,特别是和中国的关系。 在参加阅兵式的他国仪仗队中,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规模最大,状态最好。在阅兵式直播中,俄媒留给三军仪仗队的镜头时间也是最长的,甚至还给了唯一一个大全景镜头。相比越南、缅甸、蒙古国等国的军队,俄方显然对来自中国的解放军 有着更多的期待和尊重 。
与此同时,为了契合“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主题,俄罗斯还组织了多个身穿卫国战争时期服装的方队,复刻1945年的胜利日阅兵。虽然俄罗斯之前也在阅兵式上组织过类似的方队,但今年的规模是空前的。 除了苏联时代的徒步方队外,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取得功绩的参战人员,这次也组成方队接受检阅,作为徒步方队压轴单位出场。
他们的亮相从侧面显示出了普京高调举办这场阅兵的用意,那就是将俄罗斯和苏联绑定在一起,利用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贡献,强化俄罗斯反法西斯、反纳粹主义决策的正义性。 在俄罗斯围绕“特别军事行动”的舆论宣传中,乌克兰国内现在纳粹主义横行,北约则是推动法西斯主义复活、泛滥的元凶。 俄方想告诉全世界,“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并非为了肢解乌克兰,也不是开疆拓土,而是俄罗斯为了防御北约东扩,确保自身战略生存空间而不得不发起的“21世纪卫国战争”。 不管在其他国家看来,这套说辞是不是站得住脚,但在俄罗斯人自己的舆论叙事中,这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俄乌冲突爆发3年多来,俄罗斯从未中断过胜利日阅兵,哪怕规模小,外界不看好,也要办,就是为了强化这套叙事。 在胜利日80周年的这个时间点上,俄罗斯已经掌控了俄乌战场的绝对主动,外交方面更是经受住了西方的围剿,因此外界此前都猜测今年要大办一场,结果在阅兵规模和内容上,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前几年的模式。 应该说,今年的红场阅兵基本达成了俄方的预期目的,只是咱们这些看客还是有点遗憾。
比如在库尔斯克立下大功的朝鲜部队,为什么没有组织一个方队参加检阅?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于实战的中远程弹道导弹“榛树”,为什么没有露面? 好不容易正式成军的苏-57战斗机为什么没有组织飞行编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