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张廷玉的家,一下子居然搜出了三十六万两银子,乾隆看着这些

爱吃凉拌菜 2025-05-09 17:35:08

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张廷玉的家,一下子居然搜出了三十六万两银子,乾隆看着这些银子冷笑了一声,随后便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你们看看,这就是所谓的文官清流!”

  但这件事仅仅过去了一天,乾隆却将这三十六万两如数归还,而且还把责任甩给了内务府总管德保!这究竟是为何?

  熟悉清代历史的朋友肯定对张廷玉这个名字感到十分耳熟,在清王朝为政数十载,朝廷中身兼重任,早就把为官之道掌握得炉火纯青,特别是在雍正时期,张廷玉绝对算得上是雍正帝最为倚重的汉臣。

  他不仅兼管户部、吏部,还官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并且在1735年雍正帝临终之前还立下遗嘱,特命张廷玉为辅政大臣,并且在死后可以配享太庙,这是什么概念?

  所谓的太庙,就是皇帝用来祭祀自己祖先的家庙,而大臣若是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就可以说是同前代帝王们有着类似的待遇,是很多臣子穷极一生追求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纵观当时整个清朝,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总共就十二个人,而在这十二个人当中,张廷玉是唯一的汉臣!

  那么张廷玉到底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能够受到雍正帝的如此爱戴?

  首先就是作为一名臣子最重要的地方——才干。

  根据《清史稿》中的描述,张廷玉在雍正身边的时候,雍正每次进行口述,张廷玉只需要略微进行思索,就能够把圣旨拟出来,即便是每天十几次几乎都不会出错,堪比雍正帝肚子里的蛔虫!

  其次便是在游走在朝廷中的必要本领——细心。根据史料记载,张廷玉在日常处理政事的时候,总是能够准确无误的说出担任各职位官僚的名字、籍贯等信息,对他们的一些基本行事作风也有所了解,因此在用人方面张廷玉有着十足的把握!

  最后就是张廷玉低调的行事风格。她经常对家人说,即便每一次说话都做到了万无一失,都十分妥当,但最终还是比不过沉默稳妥。

  对待自己,张廷玉也是这样要求,在这种行为处事原则之下,即便是在朝廷当中为官几十载,张廷玉在私下的生活里也很少结交其他官员。

  所以,即便是朝廷中多次风起云涌、变化莫测,但张廷玉却总是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总是能够全身而退!

  但乾隆为何还是下令抄了张廷玉的家呢?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乾隆打压汉臣的政策

在清朝建立之初,为了取得汉人的支持,因此在建国以来,统治者就强调满汉一体,从顺治、康熙、到雍正,他们大都鼓励汉人做官,特别是雍正皇帝时期更为明显。

  但是到了乾隆这里,却突然变了味,从他心底里,他不希望汉臣在朝廷中的势力过大,于是便开始想办法打击以张廷玉为首的汉官集团。

  2、 张廷玉辅政大臣的身份

雍正皇帝在临终之前,给自己的儿子乾隆留下了四个辅政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大学士张廷玉。

  但是乾隆对此颇为不理解,自己如今已经二十多岁,并不是小孩子了,留这么多辅政大臣干什么?

  除此之外,乾隆对于父亲雍正的执政手段没有什么兴趣,反而对子的爷爷康熙的政治手腕却颇为崇敬,所以,乾隆从心底里是十分排斥这些辅政大臣的,并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

  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庄亲王允禄被罢职停俸,果亲王允礼无罪而终,鄂尔泰惊惧而死,11年后,被移出太庙,张廷玉被夺爵抄家。

  3、 张廷玉为人太过精明,同乾隆一样,二人必然会产生诸多不和!

  但是抄完张廷玉的家之后,发现这些银子却是先帝雍正赏给张廷玉的,得知真相的乾隆一时间尴尬无比,自知理亏的他将这些搜出来的银两如数奉还,并且还把锅甩给了前去抄家的内务府总管德保!

0 阅读:71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