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右翼政治势力快速崛起,是什么原因呢?而欧美为何会因此发生吵架?万斯又说了些什么话呢? 俄乌冲突的爆发,不只让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巨变,同时也导致欧洲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由于欧洲各国主流政党在处理俄乌冲突问题时,太过注重所谓“普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问题,欧洲被卷入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旋涡中。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欧洲经济一落千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在欧洲人迫切求变情绪的作用下,该地区右翼政治势力快速崛起。那么,领先575个席位,英国右翼党崛起,是怎么回事呢?
英国保守党首相苏纳克去年在选举中败北,工党首相斯塔默上台执政已经有10个月,支持率仍然一再下滑。原因是工党为缓解财政危机,采取一切手段增加政府收入。为此,工党政府停掉了冬季能源补贴等多个补贴项目、推出增税计划、改革退休金和遗产税等,用以充实财政,让底层选民非常不满,结果怎么样了呢? 当地时间5月2号,英国地方选举结果出炉,结果是:执政的工党在六个政党中排名第四位,仅拿到99个议席。而之前作为英国最大党派的保守党更加“惨不忍睹”,虽说拿到316个议席列第二,但统计机构表示,保守党共计丢掉了原有的672个议席,是选举中损失最大的。对此,有英媒感叹称,这次选举之后英国持续数百年的“强党”保守党元气大伤,已经是不可挽回的趋势了,从而为右翼政党的崛起创造机会。 英媒在报道中特地提及,英国右翼政党改革党一共拿到了674个席位,几乎在这次选举中“横扫其他对手”,是第二名保守党的两倍还要多。而改革党赢得选举的“流量密码”,就是他们以反建制为旗帜,主张对现有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迎合民众诉求的政策主张,如严格控制移民、削减政府开支、减税等,这些主张恰好契合了当前英国民众对传统政治精英的不满情绪和对改变现状的迫切需求,也表明了英国现在矛盾的尖锐。 其实也难怪英国民众会反感主流政党,因为他们在发展国家经济方面乏善可陈,但在“败家”方面则是一把好手。显然,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他们虽说执政理念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在支持乌克兰、搞所谓“全球英国”战略等“烧钱”政策的态度却是非常一致的。因此,在英国因经济发展停滞导致很多平民家庭吃不饱饭情况下,主流政党却把巨额的英镑用在对乌军援方面。 另外,在英国政府需要通过增税“补贴家用”的情况下,他们还打肿脸充门面,把一个“蹩脚”的航母打击群派往亚太“炫耀武力”。假设一下,如果英国的“建制派”能够将支持乌克兰,以及在海外炫耀武力的钱省下来,用于增加在国内民生福利的投入,英国人何至于混到今天这种地步?相比之下,英国右翼政党喊出的口号则符合选民的口味,因此,大批民众或许觉得,支持他们上台执政,改变英国两党轮流坐庄的政治模式,或者可以为英国闯出一条活路。
实际上,在欧洲,何止只有英国人选择右翼党派,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民众,也都热衷于给本国右翼政党投票。因此,现在的意大利和匈牙利都是右翼党派在执政,而法国的极右翼“国民联盟”还有德国的选择党,也都在选举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不过欧洲多国的右翼政治势力在快速崛起,对主流政党的地位形成猛烈的冲击,遭到打压也是一种必然。例如,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领袖勒庞被判刑,德国选择党则被扣上“右翼极端主义”的帽子。而欧洲政坛的这场巨变,却引发欧美之间一场激烈的争吵,他们吵什么呢? 德国当局日前将选择党列为“右翼极端主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公开批评此举是“变相的暴政”,并要求德国“应该改弦更张”,因为“德国真正极端的不是在最近受选民欢迎的选择党,而是选择党所反对的‘建制派’致命的开放边境移民政策”。当然,鲁比奥这一表态,少不了遭到德国政府的驳斥。这时候,美国副总统万斯也送出一句话,内容是什么呢?
万斯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西方共同推倒了柏林墙。柏林墙已经重建:不是由俄罗斯人重建,而是由德国‘建制派’重建的”。万斯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说明美国对欧洲“建制派”打压右翼政党的行为很不满。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特朗普政府首次为给右翼政党撑腰,插手欧洲国家内政了。之前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参加德国选择党领袖魏德尔的线上竞选活动,并公开要求德国人支持魏德尔。另外,马斯克还被曝为英国右翼党派提供资金支持,并鼓动他们“推翻工党政府”。那么,特朗普为何如此热衷于支持欧洲右翼党派呢? 有报道提到纷纷崛起的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右翼政党,普遍以反移民、反全球化、反建制为核心诉求,非常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右翼党派提出的这些政治理念,与特朗普当前推动的“美国优先”保护主义政策几乎一致。因此,特朗普力挺欧洲右翼政治势力,目标应该希望带着整个西方世界“往右转”,让今后西方所有国家的掌权者都跟自己“臭味相投”。当然,他这样做,绝非在无的放矢,而是欧洲政治的“大转向”正在冲击主流执政群体,为他改变欧洲政治格局带来难得的机会,谁让欧洲的“建制派”因治国无方而被选民讨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