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共产党人袁殊被捕,李士群要他招供,谁知他一点不慌,反而淡定地对李士群说:“我的身份,岩井英一知道,你打电话问他吧!”
岩井英一是日本外务省成员,是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他可是上海日伪特务组织的重要人物。
那么作为一名我党人士,袁殊怎么和日本特务头子有关系呢?
袁殊是湖北黄冈人,父亲是秀才,母亲是盐商的女儿,他们的家庭还是很富裕的。后来,由于父亲参加革命,过着刀尖上舔血的生活,袁殊就跟着母亲去了上海的三姨家生活、读书。
受父亲的影响,长大成人后的袁殊参加了北伐战争,成为当时军队中最年轻的军官。四一二事变后,北伐失败,袁殊返回上海,之后他加入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组织“狂飙社”。
1929年,袁殊凭前往日本求学。在日本,袁殊接受了新思想,但是同时他也见证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这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为他回国后参加革命运动提供了思想源泉。
1931年,袁殊回到上海,他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这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其中一个团体,鲁迅对此也帮助许多。之后袁殊还遇到了潘汉年。在潘汉年的培养以及帮助之下,袁殊加入了共产党,逐渐地成为了一名情报人员。
1932年,袁殊在上级的安排下去了上海社会局,袁殊被上海局局长吴醒亚任命为情报股股长,行动股股长则是李士群。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袁殊化身为某通讯社的记者,去名正言顺的参加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也就是在招待会上,袁殊认识了当时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由于他在日本上过学,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
岩井英一是做情报工作的老油条,他觉得之后袁殊会为自己提供很多中国情报,为此他提出每个月给袁殊200元的“交通费”。
袁殊立即向上级说明了这件事, 上级经过一番思考后,让袁殊答应岩井英一,因为这可是我党打入日本特务机关的绝佳机会。
此后,袁殊不断向中央特科提供国民党和日本方面的情报。而他也有选择性地将一部分日本方面的情报。
1937年,戴笠注意到袁殊的情报工作才能以及在日本留过学的经历,希望他加入军统,在经过潘汉年的同意后,袁殊进入了军统之中,成为上海国际情报组的主要成员,后逐渐成为了情报组的组长。
在“淞沪会战”期间,袁殊还假扮成日本学生,到日军后方搜集情报。
1939年,戴笠给了袁殊一项任务,让他去刺杀汪伪政府的李士群。袁殊和李士群曾经有过交集,他以感谢的名义邀请李士群在咖啡馆见面。没想到,袁殊还没到大咖啡馆,就被叛徒出卖了。
结果李士群得知了袁殊的计划,于是他反客为主,提前到了咖啡馆,做了埋伏,等袁殊一到,李士群立刻让人把他抓捕。
袁殊被抓后,李士群想对他用刑,袁殊却说都是为日本人做事,何必呢。
李士群只知道他是军统的人,没想到他还是日本人的人,他对此半信半疑。看他不相信,袁殊信心满满地说道:“你可以给岩井英一打个电话,问问他允许你抓我吗?”
李士群深知岩井英一的身份,他的职位虽然职位不高,但权力很大。如果得罪了他,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所以即便是袁殊,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袁殊趁着妻子给他送衣服的时候,让她去找潘汉年营救自己。潘汉年得知后,给袁殊的妻子写了岩井英一的电话,让他救人。
最终,岩井英一给李士群打了电话,李士群立刻把袁殊放了。
袁殊也凭借着这次死里逃生的机会得到了岩井英一更多的信任,成功获得了更多日寇内部的、机密的情报。
1946年初,袁殊回到解放区,军统这才发现他的中共党员身份,为此颁布全国通缉令。新中国成立后,因潘汉年一案牵连,袁殊被判刑十二年。1982年,袁殊获得平反。五年后,袁殊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