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想娶阮籍的女儿为媳,派人提亲。谁知,阮籍一连60天,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提亲人扫兴而归,司马昭大骂阮籍是醉鬼。阮籍听后仰天大笑,却跑到郊外无人处大哭。
三国末年,随着三足鼎立的局势建立,魏蜀吴三国分别划地而治,虽然常有摩擦但是却也只是小打小闹,还未等哪一国家真的一统中原,矛盾便在内部滋生。
曹魏末期,由于魏明帝曹叡无子,只能从宗室里过继过来一个孩子登基称帝。新帝年幼,大权自然就旁落到了权臣手中。
魏明帝也是聪明人,知道新帝年幼,专门立了宗室与朝臣一同辅政,以相互制衡,不至于哪家权力过大导致皇权不稳。
但让他想不到的是,他所选的宗室仅仅是“不失为富家翁”的曹爽,而朝臣却是老谋深算的三朝老臣司马懿。
在高平陵之变之后,司马一族正式把控了曹魏的政权,所谓曹氏皇族早已名存实亡。
朝中上上下下都是司马一族的爪牙,曹爽一党很快就被诛连清算,鲜血染红了洛阳的河水,白色的恐怖笼罩在洛阳上空。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由于他本人并不如司马懿那般在朝中极富声望,为了家族的继续壮大,使用的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样的铁血统治之下,依旧追随曹氏一族的官员文人为了保命只得远离朝廷。
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
阮籍此人虽然出生于清苦之家,但由于年少聪颖身负才华,小小年纪就显现出了自己不凡的天赋,又极其热爱钻研学习儒家经典,飘然出世,甚有仙人之姿。
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学,阮籍接受征辟入朝为官。只是当时魏国朝廷正处于曹爽与司马懿相互抗衡的时期,虽然他也想有一番作为,但是无奈局势紧张,只得收敛度日。
在正始之变之后,朝中的形势更加的严峻。
本身阮籍就是被曹爽征辟入朝,政治立场本身就倾向于曹魏的皇族。可是胳膊怎么能拧过大腿呢?
即便阮籍心中对司马一族多有不满,也不得不明哲保身,不涉入朝堂是非之中。
他逐渐远离朝堂,沉浸于对诗歌书画的赏玩与山水间的美景之中,以此暂排苦思。
但是阮籍的盛名早就传到了司马昭的耳中,在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成为了司马氏一族的掌权者,而司马昭本人也有刻意拉拢曹魏旧臣的意思,多与曹魏旧臣结为姻亲,希望通过姻亲关系来博得支持,稳固自己的地位。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几次三番登门拜访,希望阮籍的女儿嫁入司马家,以结秦晋之好。
但是阮籍却不希望和自己向来厌恶的司马家沾上什么关系。
每当司马昭前来之时,都一个劲的喝酒,直到喝到面目通红,双眼迷离,不省人事才善罢甘休,就这样他一喝便喝了六十天,次次都把司马昭拒之门外。就算司马昭进来了,也难以与他言语,只得败兴而归。
直到最后,司马昭对他彻底失去了耐心,只得对手下前去递拜帖的手下说:“算了,阮嗣宗既然无心于此,那就随他去吧!”
阮籍在门后听到此话,才松了一口气,先是仰天大笑,仿佛要把这六十日来的怨气全部从口中吐露,笑累了继续躺会床上,小酌了一口手中的美酒。
虽然他素来爱酒,但不知为何此刻的佳酿却已然苦涩异常,不再复曾经快活滋味,不禁潸然泪下,为手中美酒,更为当世朝廷已然不复清明。
至此,这场荒唐的闹剧才得以结束。
在这之后,司马昭又被晋封为晋公,这象征着司马一族的权利再度膨胀,已然有吞噬曹魏的征兆。
但是虽然大家对此心知肚明,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好的,在曹魏的皇帝曹奂下诏时,司马昭又上书谦让,但是与此同时他早在暗中安排了朝中大臣“劝进”。而善于文书的阮籍就在这个”劝进”名单之内。
阮籍得知消息,并不在意,将司马昭寄给他的书信随手丢到一边,再度拿起酒杯畅饮起来,一连又畅饮了多日,劝进的文书一个字都没有动。
直到最后司马昭派来的使者催促他赶快写文书的时候,才不情不愿的将酒瓶拿在手中,一边喝一边写,前言不搭后语将一封还沾有酒气的文书搪塞了过去。
没过多久,由于长期过度饮酒加上内心郁闷,阮籍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洛阳的一场大雪飘然而下之时,阮籍病死于家中。
一个热爱自由的魂灵从身体的牢笼中释放,飘然于世间,想必还与生前相似,与一两挚友游山玩水,纵情诗歌。
那年,阮籍五十四岁。
大富大贵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