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0岁的阎锡山迎娶14岁的徐兰森,洞房之夜,阎锡山对徐兰森说:“你嫁进来是为了传宗接代,我和徐竹青才是真爱。”没想到不久,阎锡山就把徐竹青忘记得一干二净。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对阎锡山来说也不例外,不过他的背后有两位伟大的女人。
1883年,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他的家是地主兼商人的家庭,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是小时候的阎锡山是可怜的,因为他6岁就失去了母亲,之后一直在外婆家长大。
15岁时,阎锡山跟着父亲学做生意。
不久后,阎锡山在父母的做主下,和大他6岁的徐竹青结婚了。徐竹青的娘家和阎锡山家离得很近,她从小没有读过书,但是却是一位 贤惠善良且通情达理的儿媳妇。在阎锡山和父亲出门做生意的时候,徐竹青就在家里料理家务,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但是在1900年,父亲的生意一落千丈,还背了一身债务,为了躲债,阎锡山和父亲不敢出门。当时为了维持生计,徐竹青和婆婆一起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
之后,阎锡山跟着父亲去了太原,临走前,徐竹君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给丈夫,让他路上用。
直到两年后,阎锡山考进了山西武备学堂,这个学堂是有津贴的,阎锡山把钱寄回家,填补了一些债务,然后他又去了日本留学,之后,阎锡山的家庭条件好一些后,他就把徐竹青接到了太原,给她买了很多衣服和首饰,以感谢她对家庭的操劳和对父母的孝顺。
这个时候阎锡山和徐竹青关系非常好,但是有一点让阎锡山很是难受,就是徐竹青不能生育。徐竹青自己也知道丈夫非常希望有孩子,于是她把情况给娘家人说了之后,娘家人直接提出为女婿纳妾。
徐竹青娘家人相中了许家的闺女,而且阎锡山也看上了这个姑娘。当地有个规矩,像这样由原配娘家给女婿找的小妾,必须先要改姓原配家的姓氏,所以这个许姑娘改名徐兰森。
阎锡山和徐兰森的新婚夜,他向两人说明,以后家里的一切还是由徐竹青做主,徐兰森只负责传宗接代。生的孩子也都叫她“妈”,叫徐兰森“姨”。
为了让阎家传宗接代,子孙满堂,徐竹青主动提出让阎锡山多和徐兰森住在一起。刚开始阎锡山会觉得对不住徐竹青,为了弥补她,阎锡山会经常带她出入各种场合,让她觉得自己正当夫人的地位不可撼动。
徐竹青并没有凭借正房夫人的身份来压制徐兰森,反而对她照顾有加,她还私下给了副官长李德懋300两白银,让他送给徐兰森的亲生父母,让他多照看老人家。
几年后,徐兰森为阎锡山生了五子一女。阎锡山非常高兴,但是他对徐兰森越来越好的同时,也疏远了徐竹青,这让徐竹青很是郁闷。
1928年,阎锡山还带着徐竹青参加活动,让她风光无限。但是不久后,阎锡山因为时局变化回到老家河边村,期间他一直与徐兰森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却对徐竹青不管不问。而且他和家里人一直都觉得徐竹青宽宏大量,吃苦耐劳,根本没人注意到她的情绪变化。
一次,徐竹青听到孩子们都叫徐兰森妈妈。那一刻,她觉得仅有的一点正房夫人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她气愤的找阎锡山质问。没想到阎锡山觉得她是小题大做,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徐竹青见阎锡山这样的态度分明就是在和稀泥,她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拿起眼前的物件朝玻璃砸过去。阎锡山见状,气得掀了桌子。之后,他便改了规矩,让孩子们叫徐兰森妈,叫徐竹青“波”(当地话妈的意思)。
显然,这个时候的阎锡山是站在徐兰森这一边的。
这件事之后,阎锡山和徐竹青心生间隙,关系渐行渐远。徐竹青自知在阎家没有地位了。她主动搬离了河边村,去了太原居住。之后两人一直处于分居状态。直到徐竹青母亲去世。两人一起吊孝,两人的关系才有所缓和。
在后来的日子里,阎锡山经常带着徐兰森出席各种活动。与此同时,徐兰森也接替了徐竹青担下照顾全家的重任。
事实证明,徐兰森的“外交能力”也不输徐竹青。每次她和阎锡山参加活动,徐兰森应对如流,聪慧机敏,颇让阎锡山刮目相看。
走了一个徐竹青,还有一个徐兰森。此时的阎锡山真的是幸福至极。
但是好景不长,徐兰森在49岁那年就去世了。
徐兰州去世后,徐竹青也没有再回到阎锡山身边,阎锡山的晚年大部分时间是由他的堂妹阎慧卿在照顾着。
1960年,阎锡山去世。
阎锡山一生能有自己的事业,与他的两位妻妾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对原配徐竹青的做法实属有点“残忍”了,当初原配及家人极力支持他纳妾,但是最终他却改变了对原配的态度,辜负了她,实在是令人伤心。
他和徐竹青的故事也说明感情一旦有了裂缝,就再也不能修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