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他离开了刚结婚9天的妻子,一别42年,终于踏上了从台湾回大陆的邮轮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5-08 10:31:41

1946年,他离开了刚结婚9天的妻子,一别42年,终于踏上了从台 湾回大陆的邮轮,一下船,他便一刻不停歇地赶往老家,让他吃惊的是,年迈的妻子已经儿孙满堂,他本想默默的离去,可妻子的话却让他老泪纵横。 广东丰顺县的青年谢汉光怎么也没想到,新婚第九天接到的一纸调令,竟让他和妻子曾秀萍分开了整整四十二年。 这个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农学院高材生,1946年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原本计划着与香港相识的姑娘安稳度日,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被卷入了改变人生的洪流。 那年秋天,二十出头的谢汉光刚把新媳妇娶进家门,组织上就来了紧急任务——以农业专家身份潜入台湾建立情报网。 临别前夜,小夫妻在油灯下收拾行囊,谢汉光摸着媳妇刚绣好的鸳鸯枕套说了句:"要是我三年五载回不来,你就..."话没说完就被曾秀萍扯着袖子捂住了嘴。 谁曾想,码头这一别,再见已是满头白发。 在台北的省林业实验所,谢汉光白天侍弄着实验田里的稻苗,夜里就着煤油灯整理情报。 这个戴着圆框眼镜的斯文技术员,三年间把情报网铺到了基隆港的货轮上、阿里山的伐木队里。 可好景不长,1950年开春,组织里出了叛徒,上百名同志被抓。 那天他刚给实验田施完肥,就看见街角贴着自己照片的通缉令,连宿舍都没敢回,揣着两件换洗衣服就往深山里跑。 台东山区那个叫"叶依奎"的庄稼汉,一藏就是三十七年。 村里人只当他是大陆来的逃荒客,见他识文断字又会种地,争着要给他说媳妇。 每到这种时候,这个总爱望着北边发呆的汉子就摇头:"老家有人等着呢。" 其实他连媳妇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只知道大陆那边在搞运动,台湾这边在抓"匪谍",回趟家比登天还难。 海峡对岸的丰顺乡下,曾秀萍挺着七个月的双胞胎肚子,白天在公社挣工分,晚上给合作社纳鞋底。 最难熬的是1959年闹饥荒,她带着俩半大孩子上山挖蕨根,自己饿得两眼发黑,愣是把最后半碗糊糊分给孩子。 村里人都劝:"趁年轻再找个依靠吧。"她总拿簸箕筛着麦子笑:"我家那位在台湾吃官粮呢,指不定哪天就回来了。" 其实这话她自己都不信,可就是靠着这点念想,硬是把龙凤胎供到了高中毕业。 转机出现在1987年秋天,台湾报纸上突然登出消息,说是允许老兵回大陆探亲。谢汉光攥着报纸的手直打颤,连夜给在香港的老同学写信。 等手续办妥已是第二年深冬,六十八岁的老头子揣着攒了半辈子的金戒指和党费证,颤巍巍地踏上开往香港的客轮。 临行前夜,他把这些年记满情报的笔记本用油布包好,埋在了台东的槟榔树下。 汕头码头飘着细雨那天,曾秀萍天没亮就催着儿子借了辆拖拉机。 等看见那个拎着旧皮箱的佝偻身影,她腿一软差点跪在泥地上。 谢汉光看着眼前抱着孙子的老太太,还有身后西装革履的儿子、穿呢子大衣的闺女,喉咙里像塞了团棉花。 最让他揪心的是,老伴从箱底翻出那对鸳鸯枕套,四十二年过去,绣线还鲜亮得像新娘子刚绣好的模样。 后来组织上给补发了离休待遇,北京还专门在无名英雄广场刻了他的化名。 可谢汉光最乐意干的,还是每天清晨拎着竹篮,跟曾秀萍去菜市场挑新鲜排骨。 有回孙子趴在他膝盖上问:"爷爷当年怎么不早点回来?"老头子摸着孩子的头笑:"台湾海峡四百公里,爷爷游了四十二年才游过来啊。"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谢汉光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