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馅饼”变“陷阱”“公安部网安局:一些不法分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诈骗陷阱,通过送礼物的方式拉近关系、博得信任,然后以帮忙的名义诱骗用户手机号码及验证码,进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网警提示:1. 坚持信息最小化原则:注册网络账户时,仅提供必要信息,避免过度授权。2. 警惕街头扫码与网页抽奖。3. 强化验证机制。4. 自查数字足迹。5. 警惕免费陷阱。保护个人信息,从细节做起。” 网络改变了很多惯常的生活方式,其中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识、交往方式。虽然大家一直都强调网络的虚拟性,但也不可避免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是通过网络完成的,也经常通过网络与完全陌生的人遇到、接触。 而网络的能够消除空间距离感的特性、网络交流的表达方式,又能让人经常在不知不觉间快速消除陌生感,极大缩短了陌生人之间相互熟悉、产生信任的时间,埋下了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现在生活中离不开网络,网络信息传播度也高,就无形中让用户们觉得自己对网络已经很熟悉了,对各种安全用网常识也都很了解了。进而产生麻痹大意。却忽略了,“正常用网”和“在应用网络上别有用心”这两种状态,挖掘出的用网方式存在着巨大不同。所以,总会出现用户没有想到的、不了解的风险。 因此,对于网络应用,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以“明确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督促用网时的谨慎、细致。
|小心“馅饼”变“陷阱”“公安部网安局:一些不法分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诈骗陷阱,
聂昱冰说事
2025-05-07 16:49: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