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第二次谈判火药味十足! 当地时间5月5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在电视节目中就美日第二轮谈判的结果作出回应。他明确指出,日本绝对无法接受美国对汽车等商品加征的关税。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石破茂第二次对美国展现出强硬态度,从日本此次的强硬姿态来看,美日之间的贸易谈判恐怕仍将困难重重。
那么,美日第二轮谈判究竟谈了什么?主要分歧点又在哪里? 据了解,第二轮谈判中,日方要求美国取消对日本的多项关税政策。然而,美方依旧不肯松口,坚持对日本出口的汽车、钢铁等产品维持现行关税政策。 日本媒体指出,日美两国政府的关税谈判很可能卡在汽车关税这一关键问题上。 汽车产业供应链涉及面广泛,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日本汽车行业从业人数占日本总人口的约8%。 面对日本的诉求,美国不愿对日本开先例,毕竟一旦松口,就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使美国自身陷入被动局面。 因此,美日双方在汽车关税问题上可能还会僵持很久。
此次日本态度强硬,其底气来自两张“王牌”。第一张是“金融牌”——美债。日本持有约1.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是美债最大持有国。 尽管日本官方不承认拿美债当谈判筹码,但日本财长加藤胜信曾暗示,美债在谈判中会发挥作用,美国财政部也担心日本抛售美债。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是特朗普暂停全面实施“对等关税”的关键原因,可见日本这张牌的威慑力不容小觑。 第二张则是“外交牌”。在今年4到5月,日本首相石破茂频繁出访东南亚,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合作,试图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这一“去美化”策略,不仅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美国施压带来的紧张局面,从长远视角来看,更是重塑东亚经济秩序的重要抓手。 同时,日本也在积极推进与中国的关系。今年以来,日本高层曾多次访华。比如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率团已完成两次访华,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也曾在上个月访华。 显然,日本试图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对美国施加一定压力。 美日的第三轮谈判是否会有结果? 目前,日本政府面临着内外承压的局面。 外部方面,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对日本对美出口贸易形成显著制约,关税可能直接削弱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影响日本经济增长。 内部方面,日本国内的反对党以及党内反对派可能会以执政能力差、对美外交协调不到位等理由对石破茂发难,这无疑会让石破茂的执政之路愈发艰难,面临更大压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若美国继续紧逼,日本或许会进一步对美国妥协,不过美日关系大概率仍将维持在“美主日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