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的父亲,虽然有才,有钱,有漂亮的老婆,却是一个活得特别悲哀的人。 陆定是官二代,从小是学霸,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了状元,随后又被派到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当上了高官。 陆定事业成功的同时,娶了一个漂亮的老婆。老婆是名门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感到幸福极了。 陆定的人生剧本看起来像一部爽文,可惜现实比小说扎心多了。他这辈子最失败的投资,大概是把所有筹码押在“家族荣耀”四个字上。留学日本时热血沸腾地捐家产给同盟会,回国后混到财政部高官,表面风光无限,背地里连女儿买件貂皮大衣都要咬牙硬撑。那个年代穿西装的进步青年,骨子里还是封建大家长的做派——给女儿取名“小曼”,把她当名媛培养,结果养出个花钱如流水的“碎钞机”。 有人觉得陆定可怜,辛辛苦苦攒的家底,一半捐给革命,一半被女儿败光。但仔细琢磨,他的悲剧早埋下了伏笔。对独生女陆小曼,他既想让她活成新时代女性,又用金丝笼式的溺爱把她困在旧式名媛的套子里。女儿第一次离婚闹得满城风雨,他气得断绝关系,可转头还是偷偷给钱擦屁股。这种矛盾劲儿,像极了那个撕裂的时代:穿着长衫喝咖啡,剪了辫子留分头,新思想旧做派拧巴成一团。 更讽刺的是,陆定自己就是“理想主义破产”的活标本。年轻时为革命散尽家财,晚年看着女儿抽鸦片、闹绯闻,连徐志摩空难后的丧葬费都凑不齐。他给陆小曼请最好的家庭教师,教她多国语言,却忘了教怎么过日子。等到家产被鸦片烟烧光,名门闺秀的女儿沦落到靠情人接济,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年没让女儿学学打算盘? 说陆定“悲哀”,倒不如说他是新旧时代碰撞的牺牲品。他那一代人总想着既要又要——既要儿女光宗耀祖,又要他们自由恋爱;既想当开明家长,又放不下封建家长的权威。结果两头不讨好,女儿成了民国头号“作精”,自己攒下的清名反而被女儿的风流债盖得严严实实。 换个角度想,陆定也算活成了某种警示寓言:把人生价值全押在功名和子女身上,注定要被时代洪流拍在沙滩上。他给陆小曼的银元堆不出幸福,就像他捐给革命的银元换不来家族长盛不衰。所谓“人生赢家”的幻象,终究敌不过命运的无常。
陆小曼的父亲,虽然有才,有钱,有漂亮的老婆,却是一个活得特别悲哀的人。 陆定
三分的戏说
2025-05-06 00:38:50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