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资深媒体人岑永康问郭正亮:如果苹果从中国大陆全部撤到印度,现在又传出富士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2025-05-05 11:42:15

中国台湾资深媒体人岑永康问郭正亮:如果苹果从中国大陆全部撤到印度,现在又传出富士康从郑州搬到印度北方设厂,有可能吗?郭正亮回答:做梦! 郭正亮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印度想接中国制造业的班,光靠砸钱根本行不通,背后藏着太多绕不过去的坎儿。 先说说印度的基础设施,中国工厂能24小时不停歇生产,背后是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印度呢?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18%到20%,是中国的两倍还多。 2024年,印度南部科技重镇班加罗尔爆发严重缺水危机,连日常生活用水都不够,更别提支撑工厂运转了。 再看交通,印度只有5%的道路是高速公路,40%的道路还是土路,运个货能把人急死。富士康要是搬到印度北方,零部件从孟买港口运到工厂,可能比从中国发货还慢。 供应链更是个大问题,苹果手机全球供应链涉及数百家供应商,中国占了一大半,印度想复制这套体系,简直难如登天。就拿电子元器件来说,印度67%的电路板、电池等都得从中国进口。 苹果在印度的生产线良率只有50%,主板上有指纹、摄像头进灰尘都是常事,根本达不到“零缺陷”标准,2024年,印度组装的苹果手机退货率比中国高3倍,逼得苹果不得不降价促销。 所以说,富士康就算在印度建厂,也得从中国进口70%的零部件,运输成本和时间都会大幅增加。 劳动力方面,印度看似人口红利巨大,但实际能用的人不多,印度15岁以上人口中,40%是文盲,制造业工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 2024年,三星印度工厂因为工资太低闹罢工,工人要求月薪从25000卢比(约2114元人民币)涨到36000卢比(约3045元),还要求成立工会。 印度劳动法规定,雇佣超过100人的企业裁员必须政府批准,这让企业不敢扩大规模,富士康在中国能快速招到熟练工人,在印度可能得花半年时间培训,还不一定留得住人。 政策环境更是让人头疼,印度号称“外企黑洞”,税收政策朝令夕改。大众汽车被追缴14亿美元税款,起亚汽车也被要求补缴近1.7亿美元,都是因为政策执行标准突然变了。 印度政府还要求外企必须把核心技术转移给本土企业,纬创资通在印度的工厂就被塔塔集团强行接管,这种“拿来主义”谁还敢投资? 土地征用也是个老大难,孟买达拉维贫民窟改造项目因为征地问题拖了十年,富士康想在印度建厂,光是买地可能就得打官司打上好几年。 市场需求也不乐观,印度14亿人口里,10亿人连基本生活都勉强维持,中产阶级只有1.3亿到1.4亿。苹果手机在印度的销量还不到中国的1/10,富士康就算把工厂搬过去,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 反观中国,既是生产基地又是消费市场,能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印度想靠内需支撑制造业,还差得远呢。 再看看印度的国际竞争力,越南、墨西哥这些国家,基础设施比印度好,劳动力成本更低,政策也更稳定。 墨西哥离美国近,关税还低,苹果已经在墨西哥建了生产线,越南的电子制造业发展迅速,三星在越南的工厂产能占全球40%。印度想和这些国家竞争,根本没有优势。 印度政府不是没想过办法,推出“印度制造”计划,砸了2万亿卢比(约1690亿元人民币)补贴企业。但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2024年,“生产关联激励”计划只完成了37%的目标产值,补贴发放还不到8%。印度政府自己都承认,制造业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6%降到了13%,离25%的目标越来越远。 说到底,制造业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砸钱就能堆出来的,中国用了40年时间打造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印度想在短时间内复制,根本不可能。 富士康和苹果就算去印度建厂,也只能搞点低端组装,核心技术和供应链还是得依赖中国,郭正亮说的没错,印度想接中国制造业的班,真的只是做梦。

0 阅读:119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