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叫声,并用手蘸着自己流出的血在地上写下7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俞鸿图,字麟一,浙江海盐人,生于康熙年间。自幼聪明过人,早年因考试成绩卓越,连续通过府试、乡试、会试,最终在康熙帝的御试中获得状元。此后,被任命为河南学政,主管全省的教育和考试事务。俞鸿图以其严谨和公正著称,曾大力改革考试制度,严厉打击舞弊行为,深得地方儒生的敬仰。 在雍正十年的夏末,河南的科举考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时的河南学政俞鸿图,正坐在书房中沉思。整个房间布置古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典籍,墨香四溢。外面院落中桂花香沁人心脾,但他的心情却无法如这清雅的环境般平静。他感到一种不明的忧虑,仿佛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风暴。 与此同时,俞的府邸另一角,林氏正与董小四秘密会面。两人站在庭院的偏僻角落,周围是高高的围墙和密密的竹林,确保了他们的对话不会被外人听到。林氏穿着一袭精致的绸缎服装,她的眼神里闪烁着贪婪与狡猾的光芒。董小四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不时地左右张望,生怕被人发现。 “一切都安排好了吗?”林氏低声问道,声音中带着急切和焦虑。 董小四点了点头,压低声音回答:“已经按你说的安排,将那份密封的考题放在了老爷的书房里。只要今夜你能将它取出,我们的计划就能顺利进行。” 夜色渐浓,林氏趁着俞鸿图外出处理事务的机会,潜入书房。月光透过窗户斑驳地洒在地面上,书房里一片静寂。她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桌前,从俞鸿图的书架隙缝中小心翼翼地取出藏匿的考题卷。心跳加速,她的手在轻微地颤抖,但很快,一包厚厚的试卷就被她紧紧抓在手中。 事成之后,林氏将考题交给了董小四,后者又将它们转手卖给了一些有钱却学识平庸的考生。交易在深夜里的一间废弃的仓库内进行,蜡烛摇曳的光影中,银子和试卷悄无声息地更换了主人。董小四收下重金,脸上的表情是贪婪和得意的混合。 然而,好景不长,消息终于泄漏。一名买题的考生在酒后失言,此事很快就传到了当地一个正直的士绅耳中,他义愤填膺,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官府行动迅速,一场突袭行动在考试结束的第二天凌晨展开。官兵们破门而入,将董小四和林氏一并拘捕。 调查过程中,林氏未遭严刑,仅是受到了严厉的审问和威胁,便吓得言语不清,将整个计划的来龙去脉都交代了出来。而俞鸿图虽然完全不知情,但作为学政官,他未能管束好自己的家仆和妾室,最终被牵连其中。 审判之日,一个阴霾的清晨,俞鸿图被沉重的枷锁拖曳至郑州的一片宽阔土地上,这里已被划定为公开的刑场。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湿冷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天空阴沉,似乎也为即将上演的惨剧感到不安。四周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他们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来看一看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河南学政如何落得如此田地。 俞鸿图被推到刑台中央,眼前是一片喧哗的人海,民众的表情复杂,有的人露出怜悯的眼神,有的则是冷漠的旁观者。俞鸿图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他看着这些曾经可能是他笔下考生的人们,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愤。 执行刑罚的刽子手,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他的脸上戴着一副木制的面具,只露出冰冷的双眼。手中提着的是一柄沉重的钺斧,斧头闪烁着冷酷的光芒。他在刑台上走动时,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无情。 当刽子手走近俞鸿图时,周围的喧哗声逐渐减弱,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即将上演的一幕。俞鸿图被迫跪下,他的身体因极度的恐惧而微微颤抖。就在这时,他抬头望向天空,似乎在寻求最后的宽慰。 刽子手没有丝毫犹豫,高高举起钺斧,一道冷光划过阴暗的天空,随后是一声沉闷的落斧声。瞬间,俞鸿图的身体从腰部被砍为两截,鲜血瞬间染红了土地,一片惊叫和呻吟声在人群中爆发。 尽管身体已经分离,但俞鸿图的上半身奇迹般地还在扭动,他痛苦地在地上打滚,口中发出无法形容的惨叫。在极度的痛苦和求生的本能驱使下,他用血淋淋的双手在地上艰难地书写。一滴滴的鲜血,一个个凄厉的“惨”字,最终在泥土中形成了深深的痕迹。 消息传回京城,雍正皇帝听闻此事后震怒并深感震惊,他难以置信一场科举舞弊竟然酿成了如此惨绝人寰的悲剧。皇帝立即召集了朝中重臣,痛斥了当前科举和官员监管的松懈,他命令立即废除腰斩这一残忍的行刑方式,同时下令严查全国科举制度,强化监管措施。 俞鸿图的家族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的家产被查封,家人声名狼藉。俞家原本显赫一时的宅邸很快变得门可罗雀,昔日的繁华与荣耀荡然无存。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了清朝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警示,提醒所有官员在位时必须自清自正,严格管理属下,不可有丝毫懈怠。
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
史说畅谈呀
2025-05-05 11:38:08
0
阅读: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