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皇后陈若琳,三岁的时候被父母双双抛弃,舅舅把她抚养大,她拿了22个世界冠军,

闻史忆今阁 2025-05-04 23:10:09

跳水皇后陈若琳,三岁的时候被父母双双抛弃,舅舅把她抚养大,她拿了22个世界冠军,5个奥运冠军,这个时候,父母突然跑回国认亲,想重归于好。 站在北京奥运会的领奖台上,16岁的陈若琳面带微笑接过金灿灿的奖牌,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无数观众为她欢呼。然而就在这荣耀时刻,她的思绪却飘回了十三年前那个阴霾的日子——那年她只有3岁,父母离婚,母亲带着哥哥远赴澳大利亚,父亲则以身体差为由拒绝抚养她,小小的她被世界抛弃。 "若琳,以后跟着姥姥姓陈了。"姥姥的这句话,成了她新生活的起点。在姥姥家,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姥姥身体不好,小若琳被过继给了舅舅舅妈。 "从今天起,舅舅就是你爸爸,舅妈就是你妈妈。"舅舅家只有一个儿子,对于小若琳的到来满是欣喜,对她视如己出,百般疼爱。 小若琳从小体弱多病,外婆常给她做好吃的补身体。一天,学校老师建议:"游泳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外公外婆开始风雨无阻地带她去游泳。 没想到,这个偶然的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游泳池边,4岁的小若琳被一位跳水教练发现了天赋。外婆担心跳水太辛苦,起初并不同意。经过教练的多次劝说,外婆终于点头,小若琳踏上了跳水之路。 在体校的生活异常艰苦。每天黎明前起来晨练,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严格要求。不标准,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直到完美。7岁那年训练时意外骨折,为了不耽误训练,她忍着剧痛接受了"正骨治疗"。11岁时,在全国少儿跳水比赛中一举夺得3枚金牌,崭露头角。 14岁那年,陈若琳在世界上拿到第一块金牌,进入国家队成为周继红教练的得意门生。从此,她像开了挂一样在跳水界所向披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16岁的她一举夺得两枚金牌,成为中国跳水队的新星。 "这枚金牌,我要送给我的舅舅舅妈,是他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我。"领奖后的采访中,陈若琳动情地说。 20岁时,她已经追平了名将伏明霞、郭晶晶和吴敏霞的奥运金牌记录,成为中国"梦之队"的核心。24岁时,她获得了第五枚奥运金牌,被称为"金牌杀手",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在10米跳台项目上夺得"大满贯"的人。 然而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严格训练,以及身体承受的巨大压力。常年高强度训练让她的脊椎严重受损,医生警告她继续训练可能会面临瘫痪的风险。但为了梦想,为了国家荣誉,她选择了坚持。 2016年10月19日,满身伤痕的陈若琳通过社交平台宣布退役,这位曾经的"跳水皇后"结束了自己辉煌的运动生涯。常年的高强度训练已经让她的脊椎严重受损,医生多次警告她继续训练可能会面临瘫痪的风险。作为一个拥有22个世界冠军和5个奥运冠军的传奇选手,她不得不向伤病低头。 就在陈若琳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那个21年前抛弃她的母亲,突然从澳大利亚回国,希望与她重归于好。面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亲人",陈若琳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童年被抛弃的阴影始终萦绕在她心头。当年3岁的她,父母离婚后谁都不要,是姥姥和舅舅舅妈给了她温暖的家。如今,当她功成名就,那个曾经带着哥哥离开的母亲突然出现,让她如何面对?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在养父母的开导下,陈若琳选择了原谅,但她很明确地表示:"我不会和她一起生活,因为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但我已经原谅了她,毕竟血浓于水,我会尽我所能去孝顺她。"这份理智与大度,展现了陈若琳非凡的胸怀与智慧。 退役后的陈若琳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跳水事业,而是转型成为了一名教练。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和过人的技术,她很快成为了中国跳水队的重要教练员,并担任了全红婵的主教练。 全红婵和陈若琳有着相似的背景,都出生在普通家庭,这让她们更能相互理解和信任。在训练中,陈若琳把自己当年的高标准、严要求全部用在了全红婵身上;而在生活中,她又如姐姐般与婵宝谈心,如母亲般给予她温暖。 正是这种严师益友的关系,帮助全红婵在巴黎奥运会上有了惊艳表现。她的一跳惊动了全世界,却没有惊动水花,被誉为"水花消失术"的代言人。当全红婵站上最高领奖台时,陈若琳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比赛结束后,全红婵第一时间奔向陈若琳,师徒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痛哭流涕。那泪水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压力的释放。陈若琳后来在采访中说:"看到孩子们取得好成绩,比我自己拿冠军还要开心。"这句话道出了她作为教练的无私与奉献。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