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保姆太牛了!”浙江杭州,一保姆刚到雇主家第二天,就看见老人不停的打电话,一上

三杨看动漫 2025-05-04 14:09:43

“这保姆太牛了!”浙江杭州,一保姆刚到雇主家第二天,就看见老人不停的打电话,一上午都在摆弄手机!保姆看到手机上发来的短信,立刻意识到不对,直接对老人大吼:“别碰手机!”接着赶紧报警!结果,警方随后说出的真相,让老人后怕不已!网友:必须给这保姆发几万奖金!

2025年4月18日上午,杭州曙光路的老小区里,68岁的周建国老人正把手机贴在耳边,手指在屏幕上不停点击。

刚上岗第二天的保姆刘桂芳端着茶杯进来,看见老人手机屏幕上跳出十几条短信,全是"银行验证码""账户安全提醒",发件人号码像乱码般闪烁。

刘桂芳注意到老人的手指在发抖,屏幕上的短信时间显示从8:03到10:15,每隔十分钟就有新提醒。

作为在家政行业干了五年的"老江湖",她记得上个月培训课上讲的案例:"老年人收到陌生验证码,十有八九是诈骗。"

老人盯着手机的专注神情,让她想起自己父亲被骗买"保健药"的经历。

"叔叔,这些短信是谁发的?"她凑近时,恰好看见一条短信内容:"尊敬的用户,您的账户正在异地登录,请立即输入验证码123456完成安全验证。"

老人下意识把手机往怀里藏:"是银行打来的,说我卡号有问题。"

这句话让刘桂芳心头一紧——她清楚老人子女曾交代过,父亲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遇到转账短信要格外留意。

当老人再次举起手机准备回拨时,刘桂芳突然提高嗓门:"别碰手机!别接电话!别输验证码!"

三声大吼惊得老人手一抖,手机摔在沙发上。

她迅速按下电源键锁屏,发现通话记录里有七个陌生号码,最长通话时间47分钟——那是骗子在一步步诱导老人进入陷阱。

110接线员后来回忆,报警电话里刘桂芳的声音带着哭腔:"这里有老人可能被电信诈骗,银行卡里有三百多万!"

辖区派出所的反诈民警12分钟内赶到现场,此时老人正对着保姆发脾气:"你凭什么摔我手机?"

直到民警展示出同类诈骗案例的PPT,老人看着屏幕上"假客服诱导转账""虚假安全验证"的流程图,后颈的冷汗才浸透衣领。

警方在老人的草稿箱里发现未发送的短信:"银行卡号6228××××,密码是××××"。

刑侦支队的技术人员还原了诈骗过程:骗子伪装成银行客服,以"账户异常"为由,诱导老人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此时老人的银行卡余额355万元已被骗子锁定,只要输入验证码,资金就会通过虚拟货币平台转移。

"幸亏保姆阻断了最后一步。"反诈中心主任王刚指着时间轴,10:23分老人即将点击短信链接,而刘桂芳的阻止发生在10:21分。

监控显示,骗子在10:24分后再也没拨通过电话,那个精心编织的骗局,在距离得逞仅两分钟时宣告破产。

2023年全国反诈大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受骗金额占比达42%,其中"虚假客服""安全验证"类诈骗最为高发。

北京曾有保姆因及时阻止雇主向"公检法"转账,被授予"市民防骗标兵";上海某养老院护工发现老人多次向陌生账户汇款,最终揭穿"投资大师"骗局,挽回损失200万元。

在老龄化社会,家政人员正成为守护老人财产的重要防线。

周建国的子女事后查看父亲的手机,发现通讯录里存着17个"理财顾问""银行经理"的号码,全是骗子伪装的。

他们这才想起,父亲常对着手机傻笑的异常举动,曾被自己归因于"老年人玩手机新鲜",却差点让毕生积蓄打水漂。

当刘桂芳收到老人子女送来的锦旗时,锦旗上"火眼金睛守护夕阳"八个字让她想起培训课上的警示:"每个保姆都是老人的第二双眼睛。"

周建国现在把手机交给保姆管理,每天只在子女视频时使用,那个曾装满诈骗短信的收件箱,如今只剩下子女发来的关心话语。

"真相,是站在受害者角度的感同身受。"

刘桂芳的警觉,源自对老年人数字困境的深刻理解——当智能时代的快车呼啸而过,许多老人还停留在"按键手机"的站台,骗子正是利用这种代际鸿沟实施犯罪。

防范电信诈骗不能仅靠技术拦截,更需要社会编织一张包含家政人员、社区民警、家庭成员的立体防护网。

那些在短信里闪烁的验证码、电话中伪装的"安全提醒",本质上是数字时代的新型陷阱。

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必须为老年人补上"数字防诈课"。

正如她在警方表彰会上说的:"老人就像我的长辈,守住他们的养老钱,就是守住良心的底线。"这种朴素的责任感,或许比任何高科技反诈系统都更有温度。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三杨看动漫

三杨看动漫

希望每一个作品,都能得到大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