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衡水一女孩高考70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谁料,大二时,她竟然选择放弃学业,父母反对,然而女孩一番话,却让父母竖起了大拇指。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衡水枣强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家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土地,父母靠种地维持温饱,农闲时还得去城里打零工。 收入微薄,却要抚养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弯了父母的脊梁。 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也买不起什么玩具,甚至常常为了一本教辅书要掂量再三。 从很小的时候起,王心仪就已经明白“生活”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她常常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光着脚在田埂上奔跑。 早晨五六点天还未亮,就跟着父亲去割草、喂鸡,放羊、犁地,哪一样农活她都干得得心应手。 冬天的清晨,北风裹着雪粒子拍打在脸上,手指冻得通红,她却依然咬着牙,一边赶着羊群一边背诵着课文。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笑一笑说:“习惯了。” 这些艰苦的生活经历没有将她打倒,反而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倔强与坚强的种子。 在学校里,她总是那个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的学生。 破旧的书桌上摆满了被翻烂的练习册,课间别人玩耍时,她却埋头苦读;夜晚家里停电,她便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继续演算题目。她深知,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也才能让父母不再那么辛苦。 怀揣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王心仪在高考中取得了惊人的707分。 那个夏天,她的名字出现在北大录取榜上。 当村里广播响起“热烈祝贺王心仪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那一刻,她的母亲在地头擦着泪说:“这孩子,终于出去了。” 她写下了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感动了无数人。 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艰难,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 进入北京大学后的一天,王心仪在一次校园讲座上,偶然听到一位退伍大学生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讲台上的他眼神坚定,言语中充满力量,那些关于操练、战备、守卫海疆的经历,触动了王心仪内心深处那个曾经年幼时就种下的梦想——穿上军装,驶向大海,成为一名真正的海军战士。 儿时那个坐在村头看天边云卷云舒的小女孩,再次被海的召唤点燃了心中的渴望。 她把参军的念头告诉了家人,却立刻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母亲心疼地说:“你考上北大多不容易啊,好好念完大学,不比什么都强?”父亲也眉头紧锁:“当兵太苦了,训练那么累,你一个女孩儿能吃得了吗?” 但王心仪没有动摇。她望着父母,语气坚定而温柔:“我想去的地方,叫祖国的方向;我想做的事,是用我的身体,替你们守护这片土地。”她的话让家人沉默了许久,最终,他们被她的信念和决心打动,选择放手支持。 2019年,王心仪第一次报名应征入伍。她在体测环节拼尽全力,却因为仰卧起坐成绩差了几个数,遗憾落选。 那天,她在操场边坐了很久,望着远处的国旗发呆。失落的情绪涌上心头,但她没有哭,她告诉自己:“哪怕失败一次,也不能放弃。” 回到学校后,她重新规划了训练计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步、锻炼核心肌群。图书馆看不见她时,她可能正在体育馆挥汗如雨。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20年,她再次报名,这一次,她顺利通过了各项测试,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一员,被分配到辽宁舰上担任航母操舵兵。 这份工作远不像外人眼中那样风光。 她面对的是成百上千个复杂的操作按钮和严苛的值班制度,每一个指令都必须精准无误,哪怕一个细小的误差,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为了尽快熟悉岗位,她用一整本厚厚的笔记本详细记录每一项设备的参数与操作流程,一有空就反复练习模拟演练。 她说,自己就像在给大海写日记,而每一次演练、每一次校准,都是对祖国海疆的一次庄严承诺。 她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协助歼-15舰载机降落的那一刻。 她紧张得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地盯着各项数据,随着机身呼啸而来,顺利着舰的那一瞬,她的身体几乎本能地立正,眼里泛起了泪光——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真的成为了一名守护国家的海军战士。 服役期间,王心仪随辽宁舰多次出海训练与执行任务,从渤海湾到西太平洋,她的身影跟随舰队踏遍祖国海疆。 她在战风斗浪中磨砺意志,也在一次次战备演练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她说,亲眼看到航母起降的场景,听着战友们整齐有力的口号,是她人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22年,完成两年军旅任务后,王心仪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北京大学校园。 她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勤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本校研究生院。 那年,她还荣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成为许多青年人心中的榜样。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青春无悔,家国担当”。 (信息来源:新浪教育综合2018.8.4考上北大“寒门女孩”爆红高价代言找上门:不接受)
2018年,河北衡水一女孩高考70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谁料,大二时,她竟然选择
冷夜望星
2025-05-03 11:36:12
0
阅读: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