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文物历史知识【罟(gū)罟冠及冠帽围罩】元代贵妇的“增高神器”[哈哈

丝佩说历史 2025-05-02 13:42:52

小猿看文物文物历史知识

【罟(gū)罟冠及冠帽围罩】元代贵妇的“增高神器”[哈哈]

年代:元

尺寸:罟罟冠-高34.0厘米,筒径9.18×8.31厘米,侧面宽22.5厘米;冠帽围罩-宽84厘米,长57厘米,系带长20厘米

馆藏:罟罟冠-内蒙古博物院藏 冠帽围罩-上海博物馆藏

想见识一下元代贵妇的“增高神器”吗?戴上这顶名为罟罟冠的高帽子,可以让你瞬间“高人一等”(最高可达两尺,约60厘米)!

罟罟冠又有姑姑冠、故姑冠、鹧鸪冠等多种写法,虽写法不一,却皆源于蒙古语中有“美丽”、“装饰”之意的keke一词的音译。本由兜帽、高冠和羽饰三部分组成,起初为蒙古族女性佩戴的普通冠帽,后成为元代蒙古贵族妇女佩戴的专属冠帽,因饰于最显眼的头部位置,故而最能反映出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罟罟冠的冠筒通常是在“木胎”上裱覆纺织面料做成的,这部分是罟罟冠的主体。这件罟罟冠,仅为主体高冠部分。高冠由桦树皮卷成中空椭圆柱形筒,筒上连双翅,恻看形若“Y”状。胎骨内外皆包裹丝织品,内帖褐色素面罗,外裹四瓣花图案的印金绢。例面有一鎏金菱形饰物,上缀三颗天蓝色料珠。

罟罟冠的兜帽,也称为冠罩或围帽,用来围住高冠底部,使得罟罟冠稳定于头部。这件兜帽后面装饰六组绿色小穗的黄褐色罗系带,兜帽背衬黄色素绢,质地坚韧耐用。该兜帽形制结构基本完整,边缘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属于当时遗存之精品,展现了元朝精湛的纺织、缝制手工艺。

元代蒙古族女子日常多穿着衣身宽大、袖口窄小的袍服,这与当时的蒙古族男服并没有太多性别上的区别,高高的罟罟冠或许就是在草原上人们识别女性的一个标志。罟罟冠以其夸张的造型、华丽的装饰和浓重的色彩,呈现出浑厚、粗犷的蒙古游牧民族的文化性格。

文/观察猿小畅

参考资料:

1.上海博物馆官网

2.贾玺增.罟罟珠冠高尺五,暖风轻袅鹖鸡翎——蒙元时期的罟罟冠[J].紫禁城.2011(07):80-95.

3.苏日娜.罟罟冠形制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02):103-107.

图片及来源:

图1:罟罟冠正面图 来源|自摄于上海博物馆

图2:罟罟冠俯视图 来源|自摄于上海博物馆

图3:罟罟冠侧面图 来源|自摄于上海博物馆

图4:纳石失罟罟冠帽围罩正面图 来源|自摄于上海博物馆

图5:元世祖皇后切伯尔像 来源|赵雅杰.《元世祖出猎图》中的帝国图景[J].收藏.2018(04):10-17.

图6:蒙元时期罟罟冠各部位名称示意图 来源|贾玺增.罟罟珠冠高尺五,暖风轻袅鹖鸡翎——蒙元时期的罟罟冠[J].紫禁城.2011(07):80-95.

0 阅读:0
丝佩说历史

丝佩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