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知道,这样一张照片,其实是一对恋人临刑前的新婚遗照,照片中,两人气定神闲,

熹然说历史 2025-05-01 13:26:56

有谁能知道,这样一张照片,其实是一对恋人临刑前的新婚遗照,照片中,两人气定神闲,显得从容自若,视死如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文雍与陈铁军悲壮的爱情故事。 1928年农历正月十五,一个本该灯火辉煌、家人团聚的元宵佳节,却成了周文雍和陈铁军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当天,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两位年轻的革命者从容走向刑场,却在此前留下了一张令后人震撼的合影——两人并肩而立,神态自若,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毫无惧色。 这张照片第二天就被刊登在报纸上,轰动一时。由于他们一直以夫妻名义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在照片旁边配上了一句话:"我们俩过去在一块工作,一直没有结婚,现在我们宣布举行婚礼。"一时间,这张临刑前的"结婚照"感动了无数人。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对年轻人背后的故事比照片本身更加震撼人心? 周文雍,出生于1905年,广东开平一个贫穷塾师家庭的孩子。陈铁军,原名陈燮君,1904年生于广东佛山,她为了表达铁心跟随共产党的决心,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铁军"。当时正值大革命高潮,两位年轻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惊涛骇浪的革命洪流之中。 1927年4月的"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后,广州的革命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了继续开展工作,党组织安排陈铁军假扮成周文雍的妻子,两人在拱日路租了一间房子,建立秘密机关,重新组织工人开展斗争。就是在这样的革命生活中,两人朝夕相处,战斗在一起,不仅建立了纯洁的同志关系,也萌生了深厚的爱情。 当年12月11日,在周文雍、张太雷等人领导下,广州起义爆发。周文雍担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带领3000名赤卫队员英勇作战。他们攻占了广州公安局,在其楼顶升起了一面铁锤、镰刀大红旗,周文雍还亲手书写"广州苏维埃政府"七个大字的横额挂在大门楼上。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周文雍被任命为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长。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力量悬殊,寡不敌众,起义最终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十多倍于自己的敌人奋战,杀出一条血路,撤离广州,辗转到了香港。起义失败后,广州的党组织几乎全部陷于瘫痪状态。1928年1月,为了重建党的组织,周文雍装扮成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商人,冒险回到了广州。不料,1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周文雍与陈铁军先后被捕,从此开始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旅程。 被捕后,反动派对周文雍施以特别严厉的防范措施。他们给周文雍加上沉重的脚镣手铐,用粗大的铁链锁着,关在公安局特别监狱的单人牢房,还派大批军警日夜监视,将他与陈铁军隔绝开来。敌人的目的很明确——摧毁这位曾经的广州工人运动领袖和起义领导者的意志。 敌公安局长朱晖日亲自审讯周文雍,对他施用了"放飞机"、"坐老虎凳"、"插指心"等多种酷刑。在剧烈的疼痛中,周文雍多次昏厥过去,但每次苏醒后依然坚贞不屈。反动派见硬的不行,转而用高官厚禄进行诱惑,但周文雍毫不动摇地予以拒绝。 当敌人拿来纸笔,许诺他只要说出党组织的秘密,就能获得自由时,周文雍怀着满腔愤慨,在监狱墙上写下了那首震撼人心的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首短短二十字的诗作,凝聚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也展现了他面对死亡的从容与坚定。 陈铁军在狱中同样表现得无比坚强。敌人对她进行了同样残酷的折磨,包括灌辣椒水等非人道的酷刑,但她始终不屈服。当反动派无计可施,决定判处两人死刑时,法官问周文雍是否有什么要求。 此时的周文雍,思绪万千。他与陈铁军在革命工作中互相配合、相濡以沫,早已情愫暗生,但为了革命事业,两人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如今面对死亡,周文雍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诸于世。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与陈铁军拍摄一张合影。 1928年2月6日,在牢房的一个空处,周文雍与陈铁军并肩而立。照片中的两人神态自若,目光坚定而平静,仿佛面对的不是即将到来的死亡,而是革命胜利的曙光。这张照片,成为了他们留给党和同志们的永别留念,也是他们爱情的最好见证。 就在这一天,周文雍和陈铁军被分别装在手拉车上,押赴红花岗刑场。两位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爱情故事却永远留在了历史中。

0 阅读:14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