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结婚后,身为独子的康辉坚持当丁克。母亲哀求:“给我们生个孙子吧!”康辉

笑对的风雨 2025-05-01 09:11:07

2000年结婚后,身为独子的康辉坚持当丁克。母亲哀求:“给我们生个孙子吧!”康辉却说:“养只猫也行!”直到父母去世,康辉才悔恨万分:“如果可以重来,我一定要让父母抱上孙子!” 中央电视台的办公楼里,一桩婚事悄悄定下,康辉,那时刚当上播音部副主任,主持《新闻联播》,人前西装笔挺,播音一字不差; 刘雅洁则在幕后操盘节目编排,忙起来连晚饭都顾不上。 两人看对眼,决定结婚,没拍婚纱、没摆宴席,工作节奏快到连蜜月都没时间考虑。 婚后两人像换班一样轮流出差、录制、审片,家成了临时落脚点。 结婚没几个月,身边人就开始催:“什么时候要孩子?”刘雅洁一句“没想好”,挡住外人嘴,却挡不住两边家长的念想。 康辉更干脆,说:“先把眼前事干好,孩子以后再说。”实际上心里早有共识——不生。 不是不想传承,是不想把一段感情,被突如其来的责任切成两半。 怀胎十月、产后修复、奶粉、学区房,任何一项都够压垮一个人,更别说两个,都没停下工作的职场人。 他们宁可下了节目窝在沙发上撸猫,也不愿半夜三点起床泡奶粉。 有人问这算不算自私,康辉说:“精力就那么多,别指望我把孩子、事业、自己都照顾好。” 那年他们领养了一只猫,取名“豆丁”。 猫不闹、不哭、不用上学,也不用掏出几十万报辅导班。 豆丁在家占了沙发、窗台、浴缸,成了“孩子”。 两人一有空就给它拍照,做猫粮食谱,出差时打电话让保姆视频给猫看。 有人觉得荒唐,他们却觉得自在。 外人不理解,家里人更接受不了,康辉是家中独子,父母那代人讲究香火不断,尤其母亲,逢年过节必提“孙子”。 最开始旁敲侧击,说“单位谁谁谁儿子上小学了”;后来明着提,说“你不想生可以让人代生”;再后来干脆丢下一句“你要不生,那我们就等不到孙子了”。 康辉笑着回:“猫也能养老。”话一出口,空气凉了半截。 母亲没再说话,只在厨房多磕了几下碗。 2005年秋,父亲病倒,查出肝癌。 病房一间白,一张床,一个输液架,父亲睁眼第一句就是:“想抱孙子。” 那年康辉正带队去新疆做采访,等回京,父亲已陷入昏迷。 赶到医院,握住父亲的手,叫了好几声,对方再没应一声。 入殓时,母亲坐在椅子上发呆,说:“你爸最后一句话还是问孙子的事。” 那天夜里,康辉抱着豆丁,眼睛红了一宿。 猫窝在怀里不动,他却越看越不是滋味。 回头望望,房间干净整齐,没有玩具、没有尿布、没有哭声,什么都没,空得吓人。 这事没完,2018年,母亲因尿毒症入院,康辉那天在海南录制,一档外宣节目,刚下飞机接到电话,说“情况不好了”。他赶紧订返程票,飞机晚点,再落地时电话已接不通。 母亲没等到他,护士说临终前还念着:“我不逼你们生孩子了。” 这句“了”,压垮了他最后一块心防。 几个月后接受一次专访时,话筒前,他停顿几秒,说:“如果能重来一次,我愿意早点生一个孩子。”声音轻,但全场都听得清楚。 那一瞬间他知道,过去那些争取自由,和个人空间的理由都没错,只是忘了时间,会推着人往老去走,父母那一代人在意的不止血脉,而是盼着临终前家里还有动静,有人喊“爸妈”,宠物再亲,叫不出“爷爷奶奶”。 此后每次提到家人,他总刻意避开“父母”这个词。 电视台的同事说他变了,不再活络、不再开玩笑,做节目前会盯着稿子出神好久。 有一次节目结束,制作人路过播音室,听见康辉坐在空屋里跟豆丁说话:“你要真会说话,就喊我一声爸吧。” 猫没出声,他笑了,像是笑给自己听。

0 阅读:1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