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高兴的太早了! 印巴冲突持续升级,印总理莫迪以为可以在水源问题上轻松“拿捏”巴基斯坦,可他还没有高兴两天,巴铁就迎来了两大强援。 同时令印度意想不到的事也在接连发生,印巴冲突或将因此改变战况!
4月23日印度以克什米尔地区恐怖袭击为借口,突然宣布暂停《印度河水资源条约》,对巴基斯坦实施“断水制裁”。 根据《印度河河水条约》中的显示,印度可无限制使用拉维河、比亚斯河、萨特莱杰河3条河流,但其中2条河流会流向巴基斯坦。
而巴基斯坦则是控制印度河、杰纳布河、杰赫勒姆河3条河流,与印度不同的是,虽然这3条河流都是流向巴基斯坦,但是都会经过印度控制区。 巴基斯坦在此条约中属于获利方,全国八成的用水量都是来源于这些河流,并且条约中还规定印度不得随意截断巴基斯坦的水源。
可见印度河对巴基斯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印巴近10年历经多次冲突,期间印度多次威胁要将水流截断,但该条约一直被视为是“最后一道防线”,不论怎么冲突都没有中断过。 莫迪政府试图通过这一“王牌”,在政治和经济上双重打击巴基斯坦,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经济疲软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军事威慑迫使巴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让步,印度海军甚至出动“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试图以这样的方式对巴基斯坦沿海实施封锁。
这就导致巴基斯坦如今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巴基斯坦的农业灌溉、生活用水都是来源于这些河流之中,如今水源被截断后,巴基斯坦的粮食必将减产。 伊斯兰堡水资源分析师梅蒙对此表示“即将到来的雨季带给巴基斯坦希望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印度如果不公布洪水、季风等数据,或者在不提前通知巴方的情况下直接泄洪,这都将对巴基斯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印度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还是因为印度实力对比巴基斯坦有着着绝对的领先权,印度有132万人的军队,而巴基斯坦却只有58万人的军队,哪怕是算上预备役,巴军人数也比不上印军。 就在莫迪高兴凭借水源可以就此“拿捏”巴基斯坦时,巴基斯坦在遭受水资源危机和军事压力的同时,全国迅速启动了“铁路军事化”的准备,将所有铁路设施移交军方用于运输武器装备,显然是已经做好与印度长久战争下去的准备。
莫迪3个没想到 也就在此时令莫迪没想到的三件事正在悄然发生,第一件事巴基斯坦的两大强援此时也到达了印巴战场中,土耳其军方向巴基斯坦输送了7架土耳其C-130运输机,尽管土耳其一方尚未公开运输内容。 但在印巴冲突的节骨眼中此次行动极可能涉及无人机技术、防空系统等关键装备,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其行动不仅突破了西方对巴基斯坦的传统孤立,更在世界上引发了连锁反应。
伊朗的外长阿拉格奇公开表示“伊朗愿意为帮助巴基斯坦缓解印巴紧张局势,从而做出富含善意的努力,同时也已经准备好通过斡旋来解决冲突”。 伊朗的介入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作为什叶派主导国家,其与巴基斯坦的合作打破了南亚教派对立的传统格局,另一方面伊朗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为巴基斯坦争取到了潜在的战略纵深。
这两大强援的出现,直接冲击了印度对巴基斯坦强势的战略意图,土耳其和伊朗的快速反应,不仅展示了伊斯兰的团结,更暗示着巴基斯坦在中东和中亚的外交布局已初见成效。 令莫迪第二个没想到的是美、俄居然这么冷静,在印巴双方同时求助俄罗斯的情况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却因为俄乌冲突一事头疼万分,从而无暇搭理双方。
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声明“印巴双方应当保持克制,寻求合适的沟通方式,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印度原本指望美俄在冲突中偏袒自己,但两国的反应令其失望,美国虽与印度有着交易,但在印巴冲突中拒绝选边站。
俄罗斯同美国一样选择两不相帮,美俄的中立态度,暴露了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工具人"”角色,当冲突可能引发核战争风险时,任何大国都不愿为印度的冒险买单。 令莫迪第三个没想到的是巴基斯坦这位老对手居然如此强硬,巴基斯坦在4月28日表示,“邻国印度的军事入侵迫在眉睫,巴基斯坦境内需要保持高度戒备”。
当前印巴冲突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印度士兵与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持续交锋,据印度媒体报道,阿拉伯海中已经在举行远程打击演习,并发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巴基斯坦一方却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面对危机国际社会的责任显得尤为重大,我国与俄罗斯等国的外交努力,为局势降温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印度若不能放弃“以战促统”的幻想,南亚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危险的“火药桶”。
莫迪政府试图通过“断水制裁”和军事威慑重塑南亚秩序,却低估了巴基斯坦的韧性和国际社会的复杂性。 土耳其与伊朗的“闪电支援”、美俄的“战略弃权”、巴基斯坦的“鱼死网破”,构成了印度的三个“没想到”,这场危机的最终走向,将取决于印度能否从“零和博弈”转向“合作共赢”,否则南亚的明天可能比今天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