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王发坤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而28年后,他的妻子贷款2000元和两个儿子,就只是为了寻到丈夫的坟墓,女人在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后,眼泪止不住的掉了下来! 1979年,王发坤在对越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留下年轻的妻子李金花和两个年幼的儿子。28年后,李金花贷款2000元,带着儿子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找到丈夫的坟墓。看到墓碑上“王发坤”三个字时,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王发坤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却主动请缨上了前线。在攻打周登251高地的战斗中,他为了掩护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年他才27岁。噩耗传来时,李金花才25岁,家里有两个儿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孩子。丈夫走了,留下她和一堆债务,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压得她喘不过气。可她没垮,而是咬着牙站了起来,决心把这个家撑下去。 王发坤生前欠了3000块钱,那时候这可不是小数目。李金花为了还债,天不亮就起床,种地、砍柴、缝补衣服,啥活都干。她还得背着柴火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去卖,回来时天都黑了。家里吃的,她都留给孩子,自己饿着肚子也舍不得多吃一口。村里人看她这么苦,劝她改嫁算了,可她总是摇头:“我这辈子就认发坤一个男人。”就这样,靠着这股倔劲,她硬是熬了11年,把债务一点点还清了。 债务是还了,可李金花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她不知道丈夫埋在哪儿。每到清明,她就带着孩子朝南方烧纸钱,心里默默念叨着对丈夫的思念。那种找不到归处的感觉,像根刺扎在她心上。直到2007年,一封战友的信打破了沉默,告诉她王发坤葬在云南屏边烈士陵园。那一刻,她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要去看看他,哪怕自己已经五十多岁,身体也不好。为了凑路费,她硬着头皮借了2000块钱。 带着两个儿子,李金花坐了三天三夜的车,颠簸着到了屏边烈士陵园。站在墓碑前,看到“王发坤”三个字,她28年的苦楚和想念全涌了上来,眼泪怎么都止不住。她跪在地上,把带来的家乡土洒在墓前,还拿出一瓶王发坤生前爱喝的苞谷酒,倒在地上,想让他尝尝家的味道。那一刻,她终于找到了丈夫,也放下了心里的那块石头。 后来,这事儿被媒体报道出去,很多人被李金花的故事感动了。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她修了房子,两个儿子也成家立业,日子渐渐好起来。她在家建了个“王发坤纪念馆”,放着丈夫的遗物,想让孩子们记住他为国牺牲的精神。现在,她的孙子也报名参了军,说要接着爷爷的路走下去。这一家人的故事,真是让人既心酸又感动。 李金花的经历,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喜,也是那段历史的缩影。她用自己的坚韧和付出,撑起了一个家,也让我们看到英雄背后家属的伟大。这样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得珍惜,也得记住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1979年,王发坤在对越反击战中牺牲,而28年后,他的妻子贷款2000元和两个儿
运赛过去
2025-04-30 13:58: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