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破冰者”,全国劳模罗明浩二十年匠心屡破不可能 】
4月29日,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罗明浩,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在全国劳模座谈会上发言。就在前一日,他刚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这一崇高荣誉。
回忆起这些荣耀时刻,罗明浩难掩内心激动,但言语间保持着平和且坚定的态度:“能站在全国劳模的领奖台上,这是属于所有劳动者的荣光。在跌宕起伏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站立于每一寸坚实的土地上。”
从技术“门外汉”到行业“破冰者”,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回望这二十载砥砺前行之路,罗明浩始终扎根在最需要攻坚的地方,书写着新时代工匠的使命与担当。
2005年,江丰电子在余姚创立,彼时国内半导体靶材市场几乎被外资垄断,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面对技术空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年轻的罗明浩迎难而上,参与设计了中国第一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靶材生产线,主导大型关键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初涉靶材领域,“没有资料、没有前例,我们只能一关一关啃下来。”凭着不服输的韧劲,他带领团队走遍大江南北,从选材到工艺,从试验到改造,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打破国外垄断,为国产靶材崛起铺路架桥。
2013年,为摆脱关键原材料依赖的局面,罗明浩再次挺身而出,主攻超高纯金属制备技术。面对超高纯度(99.9999%)的严苛要求,他与团队自制设备、反复试验,从失败中寻找突破。历经无数次尝试,他们成功打造出了国内第一套高纯铝精炼铸造系统,为国产靶材打通了“从源头到应用”的关键一环,迈出自主可控的坚实步伐。
2018年,江丰电子启动5纳米靶材紧急攻关项目。时间紧、要求高,任务近乎“不可能”。罗明浩和团队三班倒作业,人机接力昼夜奋战,仅5个月就实现投产,产品被广泛运用于国际一流芯片制程,创造了业内瞩目的“江丰速度”,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先进芯片制造领域留下了坚实的脚印。那一刻,罗明浩站在生产线前,看着第一批5纳米靶材下线,心中涌动的,不止是喜悦,更是远大的目标。
“对芯片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我们的脚步必须更快。”如今,他仍坚守生产一线,专注攻克更高端半导体材料生产制备技术,满足芯片微缩发展的新需求。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广泛应用于3纳米先进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匠心,不止于技艺,更在于传承。自2016年起,罗明浩领办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浙江省高技能(劳模)创新工作室,推行“传帮带”、推崇“实战育人”,为40余家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200余人。他关注青年成长,善于发掘青年工匠的创造力与潜力。“现在的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只要给平台,就能干出精彩。”他常说,技能的成长不在课本上,而在工位间、在车间里。截至目前,罗明浩带领团队累计申请国家专利126项,获授权49项,其中发明专利达34项。他以技立业,以传承为责,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青年技工队伍。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罗明浩常说。面对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他认为传统产业工人应当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进一步夯实专业技能,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知识。江丰电子的成功密码,既有“老师傅”经验凝练的工艺口诀,也有“90后”技术员数智重构的生产逻辑。罗明浩表示,正是这种传统与创新的激荡交融,让半导体材料的品质在淬炼中愈发精进。
目前,他正着手进行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新设备已安装,手机可实时查看生产情况。老工友不习惯,我就手把手教。”谈到工作时,他眼中总闪烁着光芒:“只要问题没有解决,我就有干劲。”在他心中,荣誉是新的起点,而奋斗才是永远不变的答卷。
当布满机油的手掌托举起“中国芯”的梦想,当扎根一线的匠心点亮科技自强的火种,罗明浩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激励着新时代工匠们在追光逐梦的征途上,步履愈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