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可以肯定,“杜鲁门”号航母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急转弯,应该是在规避来自胡塞武

浅笑挽云烟 2025-04-30 09:54:44

基本上可以肯定,“杜鲁门”号航母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急转弯,应该是在规避来自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 红海又出事,4月28号,“杜鲁门”号航母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向,没绕个圈,也没打灯,直接把一架F/A-18E战机,甩进了海里,连牵引车也一块儿掉下去了。 当时舰上正拖着,这架战斗机准备升降作业,没系牢,航母动得快了,人反应慢了,代价七千万美元直接沉底,水手还搭上一个轻伤。 红海水深150米,捞回来得花两千万,不捞也得写检讨。 事情源头在胡塞武装,当天,侦测系统捕捉到导弹信号,不止一枚,24小时里放了四发,其中俩还突破了宙斯盾系统。 这可不是老旧火箭,型号叫“沙希德-3”,射程1800公里,命中偏差50米,算精确制导。 以往老美吹嘘舰队,无懈可击,这次差点让敌人贴脸开火。 海军只能临场操作,赶紧来个极速转向,但航母不小,是个浮着的机场,机动靠的是惯性和水压。 28秒转了180度,卫星图上看轨迹,像硬生生拉了个半圆弧,角速度0.026弧度/秒,比官方手册推荐的三分钟快了六倍。 问题不只出在胡塞的导弹,还在航母内部操作失误。 转向指令下得急,甲板上的人,没被提前通知,自动系留系统还延迟了0.5秒。 这些秒级的差距,在25节航速上,就成了人命关天的空档。 战机滑脱的那一瞬间,没人能拦得住,牵引车也来不及制动,一起被拖下海。 2024年12月才刚误击过己方战机,指挥系统出过问题,现在又来这一出,内部隐患积攒已久。 航母并非万能战神,“尼米兹”级的最大转向角速度,写在手册里是0.05弧度/秒,这次连一半都不到,却已让甲板荷载超设计值30%。 舰载机原本,就该在航速超过20节时固定,按规定操作,结果偏偏没执行。 拖车没启动固定装置,等发现问题,飞机已滑到边缘,惯性比人快一步。 这场事故扯出的是技术问题,更暴露了美军,在红海面对非对称作战时的巨大破绽。 胡塞武装玩的是蜂群战术,一次发射十几枚导弹、二十多架无人机一块扑来。 控制着曼德海峡一半以上的导弹阵地,把红海变成弹道走廊。 美军4月中旬不得不将,航母编队北撤300海里,以避锋芒。 标准-6拦截弹一发400万美元,对面无人机才1.2万美元一架,真刀真枪拼成本,没法打。 红海这仗不是小打小闹,美军一天要耗掉120枚弹药,平均每分钟就得打两发。 一个月下来开支15亿美元,特朗普政府财政预案都压不住。 胡塞干扰全球海运,联合国说油价飙了12%,全球每月直接损失30亿美元,红海这块水域已不是战略缓冲,而是风险引爆点。 这场事故给技术圈也敲了警钟。 宋晓军直接点破,航母密度高、操作急,作战时甲板调度,和机动操作根本协调不过来,建议用AI提前预警。 可问题在于,AI是工具,决策仍靠人,下命令那一瞬,没人顾得上,舱面上有没有人拖飞机。 俄罗斯那边也看得清。 说胡塞已经掌握“见证者-136”无人机的改装技术,射程拉到2000公里,下一步可能覆盖,阿拉伯海甚至印度洋。 到时候,美国舰队连转身空间都未必有。 最扎眼的对比在成本,价值6000万美元的战斗机,被2万美元的无人机,压出意外,整支航母编队,为了几发低成本武器改航线、丢军机、伤人、耗预算。 红海这一套打法彻底打穿了,冷战思维下的海上威慑逻辑。 大舰巨炮遇上廉价蜂群,再高科技也挡不住耗死。 彭博社算得明白,美军这套红海部署,按现在节奏烧下去,顶不了几个月,内部撤军压力已在堆。 高技术战场没想象中,那样干净利落,面对小成本、高强度、密集分布的攻击手段,传统军事优势开始崩盘。 联合国发警告,华尔街发评论,海军写报告,但这些动作改不了现实:当10架无人机逼退100亿美元的海上堡垒,海洋霸权的老剧本,已经撑不起新战争的剧目。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浅笑挽云烟

浅笑挽云烟

衷心感谢每位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共同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