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说白了,中国就是在赌,赌未来用电不要钱,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已经赢麻了! 你或许不知道,中国高铁每天运送的旅客,相当于搬空整个北京市的人口。 当全世界都在热议廉价航空时,中国却用4.8万公里高铁铺成“地上长城”。有人说这是“赌电力会免费”,但真相远比这更震撼,因为这是一场关乎十四亿人命运的战略豪赌。 2024年春运四十天,高铁运送旅客4.8亿人次,日均一千六百万人次的运力,相当于每天搬空两个深圳市的人口。 而如果改用全球最大客机A380运输,需每天出动两万架,但全球A380总产量仅一百余架。 这意味着仅中国一国的需求就能挤爆全球航空网络,而高铁以自主可控的运力,避免了这场灾难性拥堵。 相比之下,一列十六节车厢的高铁可载客一千两百人,而且还能实现五分钟一班次的密集发车。 极端天气下的对比更显残酷,2023年郑州暴雨,京广高铁停运一小时即恢复,而新郑机场瘫痪三天。这让旅客都不禁感慨:“关键时刻,铁轨比航线更可靠。” 尽管全国仅七条高铁盈利,其中四条集中在长三角,但战略价值远超账面数字。 二十年前,中国工程师去德国学造车,连车门都不敢随便摸。如今德国人反过来学中国高铁的“防积雪涂层技术”,我们不仅彻底摆脱了对德日技术的依赖,甚至还更胜一筹。 除了产业链的裂变,铁路还会带动土地增值。山东曲阜东站开通后,周边地价飙升;沪宁城际铁路催生二十四座高铁新城,日均营收突破八千万元。 当前光伏发电成本已低至每度一毛二,未来如果电力成本趋近于零,高铁将彻底摆脱能源桎梏。这种对清洁能源的押注,实则是为“后石油时代”提前布局。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高铁还可能成为我们的战争底牌。 五角大楼曾经模拟过,如果台海有事,中国高铁可日运三十万兵力。而福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上层跑汽车下层通高铁,被外媒称为“永不沉没的航母”。 说完了高铁的优势,再来说说中国为什么不搞廉价航空,其实是天然受限。 首先中国民航可用的空域仅仅只有两成,而美国则有80%。 而机场扩建又面临土地资源紧张,成本也更高,建一个机场的钱可能足够修一百多公里的高铁,但运力却只有高铁的五分之一,运力提升空间有限。 相比之下,高铁网络通过国家统筹规划,以“八纵八横”骨架覆盖全国,形成无可替代的运输韧性。 当马斯克的超级高铁还在实验室挣扎时,中国已开始研发时速四百公里的CR450动车组,更在秘密试验真空管道磁悬浮。 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国家生存智慧的体现,用铁轨串联起五十六个民族,用电力挣脱石油枷锁,用基建打破地域贫富差距。
怎样高铁换座位才能让人感觉舒服
【1点赞】
桀姬宰
高铁系统维护成本高太高了,中西部地区基本都在亏钱,想收回成本更是遥遥无期
中国失业青年 回复 04-30 10:11
西部那些桥梁隧道,等过了二三十年质保期,到时候多少钱都不够维护的,可能新建都还便宜点。
水上漂漂
春节期间还有一大部分搭其他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