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位97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艰难的说道:“我死后,名下2000亿的财

熹然说历史 2025-04-29 22:27:09

2007年,一位97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艰难的说道:“我死后,名下2000亿的财产全部捐给国家。”在确认律师点头后,他才安心闭上了眼睛。 2007年6月2日,香港一家医院的病房内,空气似乎凝固了。年过九旬的庄世平躺在那张普通的病床上,他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依然清亮。病房里异常简朴,与他千亿富豪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床头柜上放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南洋商业银行升起五星红旗的珍贵瞬间。 "我死后,名下2000亿的财产全部捐给国家。"庄世平气息微弱却语气坚定,目光紧紧盯着在场的律师。仅在确认律师点头后,这位曾被誉为"华夏最穷的富豪"的老人才缓缓闭上了眼睛,仿佛了却了一桩心愿。 站在病床旁的儿子庄荣叙神情复杂。这位出租车司机的一生,与大多数富二代截然不同。他的脑海中不断回闪着父亲的那句话:"全国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娇贵什么?"那是他生病回香港治疗没几天,就被父亲当面训斥的情景。 庄荣叙还记得小时候,父亲突然决定把他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的那一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去依靠其他人,包括自己的亲人。"当他没能考上大学,不得不去找工作时,父亲并没有像其他富豪那样安排一份体面的职业,而是任由他自己去寻找出路。 最终,庄荣叙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令他意外的是,父亲得知后非但没有失望,反而表现出罕见的骄傲:"我儿子能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从那以后,庄荣叙打零工、送货、开出租,一直干到退休,过着与普通人无异的生活。 现在,看着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惦记着国家,庄荣叙内心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父亲一生节俭,即使家人劝他改善生活,老人家总是回答:"这些东西我非常满意,有这些钱不如捐给国家。" 父亲身穿褪色的衣服,脚上的鞋子磨得几乎破损,手腕上戴的只是一块价值百余元的普通手表。即便是与生意伙伴会面,餐桌上也是简单素菜,从不铺张浪费。而这位节俭到极致的老人,如今将毕生积累的全部财富都留给了祖国。 对于父亲这个决定,庄荣叙和兄弟姐妹们没有任何异议。在他们看来,这些钱是父亲自己奋斗一生换来的,怎么处置完全由他自己决定。他们心里明白,父亲留给他们的,是比金钱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911年,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在中国降生了。庄世平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虽然家境优渥,但战争的阴霾很快笼罩了这个家庭,使他们家道中落。然而,这并没有压垮年轻的庄世平。二十岁那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大学经济系,为日后的商业传奇打下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的庄世平并没有急于追求个人财富。目睹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苦难,他选择以记者身份撰写爱国文章,唤起民众的抗日意识。但他很快意识到,与其用笔杆子,不如用实际行动支援抗战。于是,他前往东南亚开展贸易,将赚到的钱换成物资,冒险运送回国内支援前线。 "在泰国的七年里,我经历了一次被捕,两度逃亡,甚至与家人分离了五年。"晚年的庄世平回忆道,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当年的坚定。这段经历看似艰辛,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国家深沉的爱。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庄世平在香港借了一万美元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这家银行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更成为了香港第一家升起五星红旗的银行,在当时的香港商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新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庄世平的贡献远不止于商业成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当中国的海外资金通道被冻结,他巧妙运用自己的银行网络,协助国家购置大量海外物资。周总理曾这样评价他:"潮汕为中国的革命贡献了两个经济人才,一个是理论的许涤新,一个是实践的庄世平。" 除了物质支援,庄世平还积极参与抢救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他出资从国际拍卖会上购回多件珍贵文物,毫无保留地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众多富豪迥异的是,庄世平的生活极度简朴。他常穿着洗到发白的衣服,鞋子磨破了也舍不得扔。"只要能穿就不用买新的,"他常这样说。一百多元的手表是他身上最值钱的物品,他住的房子是单位分配给员工的普通住房。 当家人劝他改善生活条件时,他总是回答:"这些东西我非常满意,有这些钱不如捐给国家。"即使是与商业伙伴会面,餐桌上也只有简单的菜肴,从不铺张浪费。 改革开放后,庄世平率先在内地开设银行分行,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他不仅自己投资,还动员海外富商回国建设医院、学校和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牵线李嘉诚回乡建立潮汕大学和多家医院,为家乡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自己的子女,庄世平教育极为严格。他让长子庄荣叙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希望他了解普通人的生活。当儿子没考上大学需要工作时,他没有提供任何帮助,而是鼓励儿子自力更生。庄荣叙最终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干就是几十年。

0 阅读:7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