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徐副部长悄悄将自己的名字改至中将名单之中,然而,令人意想不

卖蠢 2025-04-29 18:40:00

1955 年 1 月,徐副部长悄悄将自己的名字改至中将名单之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刚刚写好没多久,就被罗荣桓部长察觉了!甚至,彭老总接连三次上门,欲与徐立清进行交谈,他都未曾应允。 徐立清1910年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普通农民家,小时候家里穷,七岁才上了三年半私塾,勉强认识几个字。1929年家乡闹农民运动,他先加入自卫军,后来投奔红军,1930年入了党,从此走上革命路。1931年,他在鄂豫皖苏区当红四军政治部干事,打过好几次反“围剿”。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去了川陕,干过团、师、军政治部主任,参加过仪南战役那种硬仗。长征时,他管过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一边救伤员一边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西路军失利后,他在祁连山带着千把号伤病员打游击,最后硬是带着人回了队。 抗日战争时,他在八路军129师干了不少大事儿,参加过冀南反“扫荡”。1940年去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了几年理论,1944年当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政委,打赢了爷台山战役。解放战争里,他管西北野战军政治部,青化砭、沙家店这些仗都有他的份儿。1949年当第一野战军第六军政委,兰州战役也少不了他。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新疆干第一兵团政委,搞民族团结,稳边疆,1950年调到总干部部当副部长,管军队干部的事儿,为后来的军衔制度搭了框架。 1955年1月,军队第一次搞军衔制,名单都快定下来了。徐立清作为总干部部副部长,自己也在上将名单里。可他觉得不合适,晚上一个人把自己的名字划掉,改到中将那儿。第二天罗荣桓翻名单时发现了,问他咋回事,徐立清就说中将够用了,不想因为军衔闹啥争议。罗荣桓觉得他功劳够得上将,可徐立清态度很坚决。 这事儿传到彭德怀耳朵里,彭老总坐不住了,三次跑去劝。第一次直接说这是组织对他的肯定,别犟。徐立清不吭声,就是不改主意。后两次彭德怀还是没劝动,最后只能叹口气走人。徐立清还不止这些,他还给党中央写信,说自己就想要中将。后来在一次会上,有人问他为啥这么干,他说军衔是干活的责任,不是啥光环,集体的事儿比个人大。最终组织同意了,给了他中将军衔,但待遇按上将走。这事儿在部队里传开了,大家都觉得他这人真不简单。 为啥徐立清这么坚持?他不是矫情,也不是装。这家伙一辈子打仗、干革命,功劳摆那儿,可他总觉得自己没啥了不起。长征时带伤员,西路军时吃苦,新疆时搞团结,他干的都是实打实的事儿,没想着给自己脸上贴金。1955年那会儿,军队刚正规化,大家伙儿对军衔这新鲜玩意儿都挺敏感,他可能觉得高军衔会让别人多想,怕影响团结。再说,他那性格就是低调,觉得干好活比啥都强。 授衔后,徐立清没闲着。1950年起他在总干部部弄了不少干部管理规定,军队制度正规化他出了不少力。1960到1967年,还有1975到1980年,他两度当总政治部副主任,管军队政治工作。1973到1975年去济南军区当政委,1980到1982年又去成都军区干第一政委,跑基层、搞调研,提了不少实在建议。1982年当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给国家出主意。 1983年1月6日,他在北京因病去世,73岁。中央军委给他办了隆重的葬礼,邓小平去悼念,徐向前写了悼词,说他一辈子贡献大。葬礼上同志们都肃立送他,挺感人的。他这一生,真没啥可挑的,忠诚、踏实、低调,从新疆到军队建设,他干的都是大事儿。

0 阅读:177
卖蠢

卖蠢

卖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