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3年6月的一天,周总理准备去见外宾,可突然大家谁也找不到他,眼看会议马上开始,周总理仍然不见身影,直到找到卫生间,所有人都怔住了!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19.1.8你见过吗?靠墙打盹的周总理) 深夜一点四十五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依旧亮着灯,气氛庄重,一场重要的外事会谈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应该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总理却不见了踪影,大家非常着急,到处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让人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他——卫生间里,他靠在洗手台旁边,手里还拿着刮胡刀,看来是太累了,已经睡着了。 这个场景只是周总理一生辛勤工作的缩影,在那个时代,他身患重病,但依然坚持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天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他经常这样认为:国家的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作为总理,更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全身心投入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工作中,从不懈怠,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忘我的奉献精神,这集中体现在他的“六无”境界上,逝去后不留下骨灰,不生育后代,身居高位却不张扬,公正无私,不骄傲自满,从不争名夺利。 周总理生前就已决定,去世后不保留骨灰,他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让它们随着海水流淌,融入祖国的土地之中,不留下任何纪念,这样的安排和传统的殡葬习俗大相径庭,有着显著的区别,周总理不追求身后的名声,只希望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国家和人民,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周总理和邓颖超为了革命事业,长期忘我地工作,生活的艰苦和革命的残酷,导致他们失去了生育能力,这让人深感惋惜,他们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子女,于是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全部投入到为革命事业的奋斗中,尤其关爱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遗孤。 周总理作为国家的总理,生活却非常简单朴素,他住在老旧的房子里,衣服上有补丁,用的毛巾和睡衣都旧得掉了颜色,他不接受任何特殊照顾,一直像普通老百姓一样生活,这和那些追求高官厚禄、讲究特殊享受的官员们完全不一样。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高,不允许任何奢侈浪费的行为,即使是地方上赠送的蔬菜,他也坚持按市场价格折算成现金,寄给对方作为补偿。 这种“无我”精神也体现在他的公私分明、谦虚谨慎和顾全大局上,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家人捞好处,总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对人态度温和友善,总是虚心向别人学习,即使职位很高,也没有一点骄傲自满的样子,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以大局为重,尽力维护团结,从不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心上,与人争执计较。 现在很多人讲究个人发展和追求实效,周总理那种完全不考虑自己,一心为公的精神,就显得特别难得,这提醒我们,在追求自己价值的时候,更应该想到自己对社会还有一份责任,要为国家和老百姓做点贡献,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牢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明白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学习和弘扬周总理那种完全忘我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将自身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无我”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太阳]1973年6月的一天,周总理准备去见外宾,可突然大家谁也找不到他,眼看会
醉卧桃花林间
2025-04-29 15:15: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