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不管是规模还是持续时间,在二战后都排得上号了,而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也承受了血淋淋的损失。 经过一场俄乌冲突,很多国家都能从其中吸取很多教训。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也让我们记住了三大铁律。 第一是战争“贵在神速”。一场打几年的战争和一场用几个月,甚至是几天就结束的战争,那取得的效果天差地别。 像俄罗斯在这场俄乌冲突中打了三年多,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军事上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已经承受了几十万人的伤亡,并且消耗武器弹药无数。 更要命的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俄罗斯还在地缘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因为俄罗斯迟迟无法结束俄乌冲突,就让很多原本对改变地缘有想法的国家开始行动了。 比如说芬兰、瑞典这些国家原本担心俄罗斯的报复,于是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保持中立。但俄乌冲突开打后,这两个国家看俄罗斯无暇顾及自己,就找机会先后加入了北约。 现在美国能在芬兰和瑞典部署军事力量,从俄罗斯西北部方向对其形成了包围,俄罗斯面临了更恶劣的地缘形势。 经济上俄罗斯需要在漫长的战争中承受巨大的经济支出。 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一年的军费是600多亿美元。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就持续走高。到2024年年底,俄罗斯计划2025年的国防开支是13.5万亿卢布(约合1343亿美元),相较于俄乌冲突前翻了一倍多。
并且随着战争的持续,俄罗斯为了满足战场上的武器弹药需求,还在产业结构上做出了很多的调整。 比如说以前俄罗斯有一家拖拉机厂,等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在战场上的坦克数量不足,那么这家拖拉机厂就需要停止生产拖拉机转而去生产坦克。 拖拉机是生产工具,是能产生价值,让俄罗斯在未来持续受益的。坦克则并不产生价值,它在战场上纯粹就是消耗品。 所以俄罗斯在产业结构上的调整,也会给其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除开军事和经济上的损失,俄罗斯在军事影响力上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俄罗斯迟迟无法解决乌克兰,那么所有国家对俄罗斯的军事评价都会降低,俄罗斯的军事影响力自然也就降低了。 很多国家原本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俄罗斯的军事影响力,但随着俄罗斯的军事评价降低,这些国家自然也就不会再考虑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影响。 第二是不要当断不断。 俄罗斯现在之所以要打这场俄乌冲突,核心原因是受不了北约的不断东扩。 从苏联解体后北约就在不断东扩,到俄乌冲突前北约还在积极讨论乌克兰加入的事项。俄罗斯认为这威胁到了自己的国防安全,于是才在2022年“掀桌子”,打了这场俄乌冲突。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行动有一定效果。现在北约成员国都在担心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会扩大战争,因此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谨慎了许多。 先不说俄罗斯打的这场俄乌冲突对不对,至少其对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是有效果的。 但问题是,俄罗斯早干什么去了? 北约东扩持续了30来年,这期间俄罗斯有大把的机会阻止北约东扩,但俄罗斯一直没有行动。等北约都东扩到家门口了,俄罗斯才开始打俄乌冲突。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不足以投送到东欧,它最多干涉到乌克兰。所以除了乌克兰,俄罗斯无法阻止其它国家加入北约。 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俄罗斯手里不只有军事这一张牌。 要知道俄罗斯此前一直是欧洲最重要的能源提供地,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通过经济手段,俄罗斯也能对欧洲产生更大的影响。 如果俄罗斯早点行动,通过一系列经济上的手段拉拢欧洲,可能就能阻止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加入北约。对今天的俄罗斯来说,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第三是不要干大事而惜身。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最大的失败其实不是战争持续了太久,而是不敢扩大战争规模。 因为俄罗斯不敢扩大战争规模,就让北约方面看清楚了俄罗斯的底牌。 北约在知道俄罗斯不敢扩大战争规模的情况下,可操作空间就大了。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对乌克兰展开了大规模的军援,为其提供的足够多的武器打这场战争。 如果美国认为俄罗斯敢于扩大战争,自己军援乌克兰会将欧洲乃至自己拖入战争中,那么美国就不会展开对乌克兰的军援,或者是军援得不会那么明显。由此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面临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事实上俄罗斯要想避免北约援助乌克兰,都不需要真的扩大战争,只需要让北约方面认为自己敢于扩大战争就行了。 比如说美国要军援乌克兰,就要开着C-17运输机飞进乌克兰领空。 如果俄罗斯将整个乌克兰宣布为战区,在美国的C-17进入乌克兰后将其打下来,美国就得重新评估一下军援乌克兰的风险。 然而从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多,俄罗斯从来没有干出类似的事情,那北约就完全算准了俄罗斯不敢扩大战争,军援乌克兰自然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