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张爱玲与潘柳黛都被人们称为“上海文坛四才女之一”。潘柳黛曾是张爱玲的好朋友,后来却因为一句话,让张爱玲彻底与她翻脸。
有一天,张爱玲与好友潘柳黛相约去吃茶。为了表示尊重,张爱玲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着晚礼服,浑身香气袭人。对比之下,潘柳黛黯然失色。她认为张爱玲是在故意显摆,给她难堪,因此心生不满。 后来,胡兰成狂热追求张爱玲,洋洋洒洒写了篇《论张爱玲》,大肆吹捧她;上海滩刮起了张爱玲旋风,她开始大红大紫。 相较之下,潘柳黛就逊色很多了。 很快,张爱玲的光芒就盖过了潘柳黛。 为此,潘柳黛心理难免失衡,妒忌之火熊熊烧起。 妒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有时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 潘柳黛不惜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来挖苦贬低张爱玲。 她曾写了篇《论胡兰成论张爱玲》,比喻张爱玲与李鸿章的关系: “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鸡,上海人喝黄浦江的自来水自称“喝到鸡汤”的距离一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 她还在公众场合这么评价张爱玲: “尤其张爱玲的脾气,在这几个人当中,比较是有点怪的。张爱玲的自标高格,不要说鲜花,就是清风明月,她觉得好像也不足以陪衬她似的。” 潘柳黛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张爱玲,两人关系彻底闹崩。 后来张爱玲到香港,有人告诉她潘柳黛也在此。 张爱玲只是冷漠地说:“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张爱玲与潘柳黛的感情破裂,可以说是因为三观不合。 三观不合,不能互相理解,容易产生误会,进而产生嫉恨。 而感情一旦破裂,往往是就是彻底地老死不相往来。 有人说,成年人的友情,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 每个人身边的位置就那么多,要留给真正值得交心的人。 喜欢就靠近,不喜欢就疏远。合得来就处,合不来就散。 那些三观不合的人,就不必强求了。如果勉强去迎合,只会委屈了自己,最后还换不来真心。 人生本就是一个送往迎来的过程,有些人能陪我们一辈子,而更多的人只能陪我们走一阵子。 当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不管此前闹过多大的不愉快,都不要恶言相向,更不要四处散播对方的隐私。 这样做的话只会降格自己的人品,其他毫无益处。 时间是把筛子,会帮我们筛选出真正的朋友。 离开的那些,做不到祝福,起码也要保持沉默,才是成年人该有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