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乃至我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民国才女陈衡哲,18岁发誓“终身不嫁”,就连爱慕她

小博大史 2025-04-29 13:40:11

北大乃至我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民国才女陈衡哲,18岁发誓“终身不嫁”,就连爱慕她的胡适都知难而退。然而,她却在30岁时,仅仅因为两个字,就嫁给四川大学副校长任鸿隽,还为他辞职回家生儿育女。

陈衡哲在历史书上有很多标签:

第一批公派留美学生, 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 中国第一位女西洋史学家……

尤其1920年她进入北京大学任教,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为北大招收女生开辟了道路,简直做到了现代教育史上的前无古人。

不过,陈衡哲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她出生于清朝末年,成长过程中受到传统的许多束缚。

首先,是裹脚。

七岁时,母亲给她缠足,她极力挣脱。

没有哪个女孩最初是愿意裹脚的,那一双双“三寸金莲”都是血泪混合而成的。

于是,陈衡哲一次次脱下裹脚布。反复多次之后,母亲尊重了她的决定。

其次,进学堂。

舅舅告诉她,世界上有三种人,有一种是安命的人,有一种是怨命的人,还有一种是“造命”的人。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陈”的年代,衡哲却决心做一个“造命”的人,向父亲反复争取,终于进了学堂。

最后,包办婚姻。

十八岁那年,父亲为她定下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

没有感情基础,甚至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怎么能嫁?

陈衡哲感到无比荒谬,坚决拒绝,在最激烈的一次争吵中直接晕倒过去。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陈衡哲甚至立下了“终身不嫁”的誓言。

父母没了办法,最后不得不退了那门亲事。

有人可能会说,“终身不嫁”只是陈衡哲用来拒绝包办婚姻的一个“借口”。

实际上,这是她当时真实的想法。原因有两个:

第一、已婚的女人不能享受自由;

第二、她恐惧分娩,不想亲身经历。

于是,陈衡哲给自己的爱情筑起了铜墙铁壁,将无数倾慕者阻挡在外。

其中就包括胡适。

陈衡哲与胡适起初是“笔友”的关系。

一个才子,一个才女,书信中的思想碰撞极为精彩。胡适为陈衡哲的才学和品性所折服,一度将她视为引红颜知己。

随着正式会面,两人的交往越发深厚,渐渐有了几分暧昧的情愫。但有陈衡哲“终身不嫁”的誓言在先,胡适不敢轻易僭越。

后来,胡适拗不过父母之命,娶了早年定下的未婚妻。他与陈衡哲的感情还没开始,便宣告结束了。

陈衡哲并没有太多意难平,他待胡适更所的是知己之情罢。

那时,陈衡哲仍坚持“终身不嫁”的想法。

直到遇到了任鸿隽,这个想法才开始逐渐崩塌。

俩人同样先是书信往来。随着书信的交流,任鸿隽对这个多才多艺的新女性,生出了爱慕之心。

在不少人看来,陈衡哲的不婚主义,显得有些无情。而在任鸿隽看来,这恰恰是陈衡哲的自信和魅力所在。

第一次见面,任鸿隽更笃定了内心的情感,还为她作诗:

“新陆不复见兰蕙,每忆清芬心如醉……莫向湘沅觅彼偶,似此孤芳岂多有。”   他将心思小心翼翼地藏在诗中,试探着女神的心意。   任鸿隽的心意,陈衡哲当然懂得,甚至有些动心。   任鸿隽曾是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后专注科学救国,学识渊博,温和谦逊,是不可多得的才子。

更重要的是,俩人志趣相投,互相欣赏……

不过,这些还不足以撼动陈衡哲“终身不嫁”的决心。

直到后来,任鸿隽对她说:

“你是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我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为中国来供奉和培养一位天才女子。”   陈衡哲感动得热泪盈眶。

她从来不缺追求者,但从来没有哪个追求者这样懂她。

别人想娶她,或许只想让她相夫教子。而任鸿隽想娶她,是基于懂得和尊重。   尤其“尊重”二字,让她的心,彻底被征服了。   1920年,陈衡哲和任鸿隽步入婚姻的殿堂。“终身不嫁”的誓言被打破了。   婚后,她生下两女一男。而起初“不想经历分娩的痛苦”,也终究变成“为人父母”的乐趣。   她还放弃教授的身份,专心在家养育子女。

她说:如果能把孩子教育好,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和对社会一个很大的贡献。

陈衡哲也没有因为家庭而放弃学术,在家期间她仍努力著书立说,最终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专著《西洋史》。   难得的是,无论陈衡哲做出什么选择,任鸿隽都一如既往地尊重和支持。

两人的婚姻生活,也始终浪漫温馨,羡煞旁人。

陈衡哲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人生漫长,别过早下定论。一些自认为坚如磐石的事物,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被打破。

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总嚷嚷着自己不会再爱了,不会结婚了。这些很可能只是一时的想法。

爱情没意思,只是没有遇见对的人;

婚姻很无聊,只是不懂得经营浪漫。

因此,不妨放下焦虑和执念,不要轻易给自己的未来设限。

重要的是,要心怀希望,相信美好的事物总会发生。

来日方长,未来可期。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