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给毛主席写

平南 2025-04-29 13:00:32

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连夜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看完后,沉思片刻:“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

1955年的北京,前门菜市场人声鼎沸,章士钊闲逛时瞥见一个卖烟卷的妇女,粗布衣衫,手捧破木匣,模样却让他心头一跳。凑近一看,他愣住了——这不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三妹吗?惊讶之余,他连夜提笔给毛主席写信,信纸上字迹急切,仿佛要把这发现快点送到中南海。 爱新觉罗·韫颖,1913年出生在北京紫禁城,是溥仪的三妹。小时候,皇室虽没了江山,但袁世凯每年拨四百万两银子,日子还算滋润。她住在钟粹宫,有三个老妈子伺候,夏天拿竹扇赶蚊子,冬天裹着貂皮听窗外风声。1924年,冯玉祥带兵闯宫,十一岁的她随家人逃到天津,第一次坐汽车,颠得她抓紧座椅,街边小贩的叫卖声让她既新鲜又慌张。 天津岁月,她学了日语,描着生硬的假名,心里却惦记着北京的胡同。十九岁时,溥仪把她嫁给婉容的弟弟润麒,拉拢家族关系。婚礼在长春伪满皇宫办得热闹,可没多久,夫妻俩被送往日本做人质。她加入妇女会,穿着和服,低头应付寒暄,心里却憋屈。

1945年日本投降,她带着仨孩子逃到大栗子沟,丈夫润麒被抓,她当掉貂皮大衣换棒子面,熬粥喂孩子。北京解放后,她回到醇亲王府,和父亲载沣挤在偏房。1951年父亲去世,分家时她只拿了几间破瓦房。白天教扫盲班,晚上糊火柴盒,日子紧巴巴。1953年,小儿子被马车撞伤,她卖了陪嫁的翡翠镯子,扛起个木匣子卖烟卷。那匣子原是宫里装点心的,雕着龙纹,如今漆面剥落,成了她谋生的家伙。 1954年春,章士钊在菜市场旁的旧书摊翻到一本《满宫残照记》,里头夹着韫颖在日本写的家书,字迹秀气,透着股韧劲。他托人找到韫颖的叔叔载涛,一起去兵马司胡同探望。她蹲在门槛补衣服,手指冻得红肿,腰板却挺得直,眼神清亮,像老北京旗人的派头。章士钊感慨,这格格咋这么有骨气?当晚,他点起煤油灯,给毛主席写信,讲了韫颖的坎坷,从紫禁城到卖烟卷,还附了两张照片。

一张是她年轻时的旗装照,头戴东珠,眉眼清秀;另一张是近照,裹着粗布头巾,满脸风霜。信送到中南海,毛主席翻看照片,沉思片刻,提笔写下:“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没多久,街道主任找上门,她正熬白菜汤,听说要去参政议政,手一抖,汤勺差点掉炉子里。她翻出箱底的旗袍,开会时坐角落,低头抠袖口,可没几天就上手了,跑前跑后帮街坊忙活。 1956年,韫颖随载涛去抚顺探望溥仪。她穿着棉袄,攥着包袱,里头装着几块枣糕。溥仪头发花白,走路慢吞吞,她递上糕点,隔着铁栅栏站了许久才走。丈夫润麒获释后,两人在东直门胡同开了小诊所。她帮着磨药,招呼街坊喝热水,邻里夸她针灸手艺好,药费还不收。 1992年,韫颖去世,家里简单得不行,桌上摆着搪瓷茶缸,柜里码着文件。她临终捐了官窑瓷枕给故宫,交代别提她名字,只写“北京市民金蕊秀”。去世那天,胡同口的槐树叶子落了一地,邻居们默默送她。

0 阅读:226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