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董占林,在王快战役时,不满15岁的他,协同5名八路军战士,和6名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经过殊死搏杀,最终牺牲3名八路军战士,击杀6名日军。 日军端着明晃晃的三八大盖冲过来时,董占林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他记得班长战前说的话:“小董,别怕!刺刀见红才是咱八路军的本事!”可真当寒光闪闪的刺刀刺过来,他的双腿还是忍不住打颤。千钧一发之际,身旁的老李一把将他拽到身后,手中刺刀狠狠刺向日军的胸膛。 白刃战的场面,哪有半分电视剧里的潇洒。战士们喘着粗气,咬着牙,全凭一股狠劲死磕。董占林瞅准机会,照着一个日军的腰腹狠狠捅过去,却被对方用枪托砸中肩膀。剧痛袭来的瞬间,他想起被日军烧杀抢掠的乡亲们,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反手一刀,直接抹了那鬼子的脖子。鲜血溅在脸上,热乎乎的,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个日军举着刺刀朝董占林后背刺来。说时迟那时快,副班长一个箭步冲上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致命一击。看着副班长倒在血泊里,董占林眼睛瞬间红了。他嘶吼着,像头小豹子般扑向敌人,手中的刺刀上下翻飞,完全没了刚才的恐惧。 当最后一个日军倒下,战场上突然安静得可怕。董占林浑身是血,瘫坐在地上,看着身边再也站不起来的3位战友,泪水“唰”地流了下来。他们有的家里还有没满月的娃,有的答应了爹娘打完仗就回家盖新房,可现在,都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场战斗后,董占林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他把战友们的名字刻在随身的子弹盒上,发誓要为他们报仇。从那以后,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把对敌人的仇恨化作战斗的勇气。多年后,已经成为将军的董占林再提起这场白刃战,声音依然哽咽:“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也是我真正明白什么叫保家卫国的一天。” 这段发生在战火中的往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略谋划,只有几个年轻战士用血肉之躯捍卫家园的悲壮。它让我们看到,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哪怕是一个不满15岁的少年,也能爆发出让敌人胆寒的力量。而那些牺牲的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被写进教科书,但他们用生命谱写的战歌,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8年9月,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董占林,在王快战役时,不满15岁的他,协同5名
琴音入梦来
2025-04-29 12:54:51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