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表示:美国目前对特定国家外交人员拒发签证,已经限制到了旅行自由,严重影响有关国家正常参与联合国的工作.....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倒映着国际秩序的分裂与重塑。 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会议上披露过去三年37%中国外交官签证遭拒的数据时,这个数字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美国作为东道主的双重标准。 拖欠26亿美元会费却用签证大棒阻挠他国履职,将《联合国宪章》承诺的通行权扭曲为政治武器。 132国联名要求重新评估总部选址的声浪背后,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式主场优势的集体觉醒。 维也纳的中立传统、日内瓦的国际机构集群、北京大兴机场的六条洲际跑道,每个候选城市都映射着对公平治理的期待。 但美国手中的安理会否决权如同铁闸,2019年俄罗斯的搬迁提案就因此夭折。更深的困境在于,1947年洛克菲勒家族捐赠的土地条款与纽约市政服务网络,构成了法律与现实的双重枷锁。 这场博弈的本质远超地理迁移。当美国将签证审查变成科技外交官特殊筛查程序,当巴勒斯坦代表被海关扣留而错过气候大会,多边主义的根基正在被侵蚀。 中国选择在刚果(金)推行基建+医疗维和模式,上海合作组织搭建92国参与的数字治理平台,这些实践揭示着变革的另一种可能:与其困守旧秩序,不如在公平参与中重塑规则。 日内瓦万国宫前飘扬的132面国旗,恰似1945年旧金山制宪会议的当代回响。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从不在于某栋建筑的地理坐标,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国家平等发声。 当新兴市场国家贡献着超过60%的全球增长却仅拥有15%的联合国高层职位时,改革已不仅是道义选择,更是历史必然。 就像东河水流终将汇入海洋,国际治理的进化从不因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停歇——这或许正是耿爽引用穷则变,变则通的深意所在。 信源:中方:美国对特定国家外交人员拒发签证 违反国际法义务 央视新闻2025-04-28
美国把联合国当自家后院?中国这次直接掀桌子了!据环球网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