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美关系,最近几年总是绕不开“竞争”个词。2016年,美国的兰德公司,扔出了一份报告叫《与中国开战:思考不可想象之事》。 报告里头直接讨论了中美打起来的可能性,甚至还建议美国可以利用台湾问题挑衅中国,甚至先下手为强。 不过还没等中国正式回应,美国自己人里就有人跳出来唱反调,说想法太离谱,美国根本没个实力。
兰德公司是美国的“智囊团”。1948年成立,最早是美国空军掏钱搞起来的,目的是帮军方出谋划策。后来慢慢发展成一个啥都研究的机构,从军事到医疗、教育、环境,啥都掺和。 总部在加州圣莫尼卡,几十年下来,兰德靠着给政府写报告、做分析,攒下了不少名气。兰德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光是纸上谈兵,还真能影响美国政策。 比如冷战时期,他们帮美国空军搞定了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还用博弈论分析美苏对抗。
到了21世纪,兰德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尤其是中国军事实力蹭蹭往上涨的时候。 2000年代开始,他们出了不少关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的报告,基本上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参考。 不过,兰德也不是铁板一块。里头的研究员啥观点都有,有人觉得得对中国强硬,有人觉得得缓和关系。2016年的报告,就是强硬派的声音占了上风,直接把“开战”摆上了台面。
2016年,正好是南海局势紧张的时候。美国军舰在南海晃来晃去,中国岛礁建设搞得热火朝天,双方你来我往,气氛剑拔弩张。 兰德的报告就是在种背景下出的,算是给美国陆军交的作业。 报告里头模拟了中美冲突的几种可能性,分了低强度和高强度两种,还按时间分成2015年和2025年两个节点。
2015年会,兰德觉得美国还能占上风,但中国已经有了很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意思是美国想随便靠近中国周边打仗,没么容易了。 到了2025年,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国军力继续涨,美国的优势会缩水。报告中提到,如果打一场高强度的长期战争,双方海军和空军可能几周就把弹药打光,最后谁也讨不了好。 美国经济损失大概5%到10%的GDP,中国更惨,25%到35%,但差距没想象中么大。
兰德还提了几个建议,比如别急着全面开打,多跟中国谈谈,投资潜艇和导弹些能对付中国防御的装备,再拉上日本样的盟友一起搞联合计划。 他们还说,可以用经济制裁拖垮中国,因为中国对外贸易和能源进口依赖挺大。 报告一出来,争议就大了。有人觉得兰德是在给美国政府递“战争指南”,有人觉得太冒险,毕竟中美真打起来,谁也跑不了。
报告刚发布没多久,美国退役少将蒙迪卡纳就站出来说话了。 蒙迪卡纳是西点军校毕业,在海湾战争和反恐战争里指挥过不少仗,退役后专盯着亚太局势看。他一看兰德的建议,立马就说:“不靠谱,美国没实力。” 蒙迪卡纳的理由很实在。他点出中国军力几年涨得太快,尤其是火箭军和导弹技术。中国的导弹发射车机动性强,能在国土上随便跑,美国想打都找不到准位置。
更别说中国还有096型核潜艇,带着巨浪3导弹,射程能直接打到美国本土。还有高超音速武器,美国的防空系统都未必跟得上。 他还提到,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其实挺脆弱。航母战斗群看着威风,但真打起来,中国反舰导弹一轮就能让它吃不消。 美国在日本、韩国、关岛的基地,也都在中国火箭军的射程里。
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美国主力舰艇就75艘,想封锁中国20多个超级港口和12000艘商船,压根不够用。 其他专家也跟着附和,沙盘推演里,美国航母几分钟就沉了;还有人说,中国的防空网太密,美国轰炸机靠近不了。 蒙迪卡纳最后还甩了一句:“要是真有实力,南海早打起来了,还用等到现在?”
为啥美国专家么忌惮中国?是因为中国军力几年涨的特别快。海军方面,中国有了“蓝水海军”,航母、驱逐舰满世界跑,护卫舰数量更是甩美国几条街。 空军有了歼-20隐形战机,性能不比美国F-35差。火箭军就更不用说了,东风系列导弹射程远、精度高,能打航母也能打基地。 还有个关键点,中国有“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简称A2AD。
简单说,就是不让靠近家门口打。靠着导弹、潜艇和防空系统,中国在东海、南海划了个圈,美国想进来,得掂量掂量代价。 2024年的美国国防部报告里都承认,中国套能力已经很成熟了,美国传统的军事优势在亚太不好使了。 其实美国也清楚,硬碰硬不划算。航母是美国军力的象征,但遇到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生存能力是大问题。
再说基地,关岛、冲绳些地方离中国太近,真打起来,第一波导弹就能让美国损失惨重。美国本土离亚太太远,后勤补给线拉得老长,中国随便断一截,美国就得头疼。 反过来,中国靠着本土作战,后勤稳得很。更别提经济代价,中美经济绑得太紧,真打起来,美国自己也得掉块肉。 所以,美国后来慢慢调整策略。2018年的《国家防御战略》里,把中国定为头号对手,但重点转向竞争,不是硬打。
海军往关岛多塞潜艇,空军搞B-21轰炸机,拉着日本、澳洲搞联合演习,都是想压一压中国,但不敢真动手。 被专家一顿批的兰德也没硬撑,2016年之后,他们的研究方向变了,不再老想着军事冲突,转头去研究经济、科技、外交些“软竞争”。 比如2020年出的《中国宏大战略》,分析中国的发展目标,给美国出主意咋应对。兰德还是美国政府的智囊,但种“先发制人”的激进建议,基本没人提了。
这几年,中美关系一直在竞争和合作间晃悠。贸易战打得火热,科技上掐得你死我活,台湾问题更是火药桶。 但也有合作的地方,比如2021年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两国一块签了协议。2023年,美国卖武器给台湾,中国抗议归抗议,但高层还是一直见面,想稳住局面。 未来咋样,谁也说不准。军事上,两边都盯着对方,但谁也不想真打。经济上,分不开又斗得凶。美国没实力,但中国也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