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病逝前,原定的是让革命书法家武中奇为他题写墓碑,武中奇是许世友的老部下。在许世友病逝后,家人临时决定,让大书法家范曾为将军题写墓碑。这是武中奇的书法一例。
在晚秋的一个清晨,许世友将军的家人围坐在老宅的客厅中,窗外落叶缓缓飘落,带着岁月的凄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许将军,这位革命的老战士,已经病重多日,他的生命像那窗外的落叶,正缓缓飘向终点。
在这种时刻,谈及墓碑,似乎有些不吉利,但又不得不提。许将军生前已有安排,希望由他的老部下,革命书法家武中奇为他题写墓碑。武中奇,曾是许将军麾下的一员猛将,战后转战文坛,以其刚劲有力的书法著称。
然而,许将军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家人在悲痛中做出了另一项决定。他们希望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范曾来为将军题写墓碑。范曾,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高远的艺术境界,在文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一决定并非轻率。他们认为,范曾的书法更能表达许将军生前的威严与庄重,更能体现他作为一代军事家的伟大。虽然这意味着放弃了许将军生前的安排,但家人认为这是对许将军最好的致敬。
在这个决定传达给武中奇时,他正坐在自己的书房中,手中握着笔,眼前摊开的宣纸上写满了草稿。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的笔尖突然一顿,墨水在宣纸上渗开,形成一个深色的污点。他沉默了良久,然后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子里的老槐树发呆。
武中奇的心情复杂。他理解家人的选择,范曾的确是当时的书法大师。但在他心中,与许将军的情谊不仅仅是军旅生涯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更是战后共同走过的文艺之路。他曾多次在笔会上为许将军挥毫,每一次书写,都是对那段日子的回味与致敬。
几天后,在一个阳光明媚但带着秋日凉意的上午,许世友将军的墓地旁聚集了一群人。这里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静谧而庄重。墓碑的揭幕仪式即将开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大家的身上,似乎为这个庄严的时刻增添了一丝温暖。
武中奇站在人群中,他穿着整洁的灰色中山装,眼神深沉,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眼角的细微皱纹透露出他的情绪。他目光深深地凝视着被红色布幔覆盖的墓碑,思绪似乎飘回了过去。
此时,仪式的主持人开始讲话,声音庄重而缓慢。他介绍了许将军的光辉一生,以及这块墓碑背后的特殊意义。随后,他宣布揭幕的时刻到了。
几位许将军的家人上前,缓缓地拉开了覆盖在墓碑上的红布。在阳光的照射下,范曾大师的墓碑题字显现出来。字迹雄浑,气势磅礴,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在讲述着许将军一生的豪迈与不凡。在场的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为之动容,一时间,周围变得寂静无声。
在墓碑前,武中奇独自站立,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些雄浑的字迹上。这些字,每一笔每一划都散发着许世友将军生前的英雄气概,彷佛将军还在他们中间,以他那特有的坚定和果敢面对着世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人群渐渐散去,只剩下武中奇伫立在那里。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失落,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因为许将军的离去,更因为那段与许将军共同度过的岁月也随之成为了历史。他们共同经历的战火,共同走过的艺术道路,现在只能在回忆中寻找。
武中奇轻轻触摸着墓碑上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许将军生前的气息。他回想起过去与许将军的种种:战场上的携手并肩,书房里的深夜长谈。每一次回忆,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割着他的心灵,让他既感伤又怀念。
墓碑前的这一刻,似乎成了他与许将军情谊的一个象征性终结。武中奇深知,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与许将军并肩作战,也不能再在书房里听许将军讲述过去的故事。这一切都将随着许将军的逝去而成为过去,成为永远的回忆。
最终,武中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收回了自己的手,转身缓缓离开。他的身影在秋日的阳光中渐渐变得模糊,但他心中对许将军的敬意和对那段深厚友谊的怀念却永远清晰。这份感情,将伴随他余生,成为他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