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侦察员忽找到旅长王必成:我在街上看到诸葛团长了。王疑惑:日军把他放了?侦察员嘟囔:会不会叛变了?王必成却一拍桌子:这绝不可能,快去再查,一定要弄清楚! 诸葛慎,1908年打江苏那儿生出来,家里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按说捧着“之乎者也”的书能过安稳日子,可他偏不。眼见日军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他把长袍一脱,扎紧裤腰带就加入了新四军。 从摸枪都手抖的书生,到带着战士们打伏击、端炮楼的团长,诸葛慎身上的伤疤比墨水渍还多,连王必成都说:“这书生的骨头,比铁还硬!” 侦察员前脚跑出去,王必成后脚就在屋里来回踱步。墙上的作战地图被油灯照得忽明忽暗,他盯着诸葛慎负责的防区,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叛变?开什么玩笑!”他又重重拍了下桌子,震得茶杯里的水直晃。 想起去年冬天,诸葛慎带着伤员在雪地里转移,自己受了冻也先把棉衣让给小战士;还有那次攻坚战,诸葛慎举着大刀第一个冲进城楼,回来时脸上全是血,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这样的人,怎会叛国投敌? 再说,日军那套“劝降”的把戏,王必成见得多了。糖衣炮弹、威逼利诱,多少意志不坚的人就这么折了腰。可诸葛慎是什么人?他书房里挂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字,被烟熏得发黑都没舍得摘,平时跟战士们聊天,三句话不离“赶走日寇,还我山河”。王必成越想越气,抄起帽子就往外走:“不行,我得亲自去看看!” 夜幕降临时,侦察员终于带回消息。原来诸葛慎在一次战斗中受伤昏迷,被老乡救起藏在山洞里。等他醒来,部队早已转移,为了归队,他乔装打扮混进城里找联络点。王必成冲进临时据点,一眼就看见角落里那个消瘦的身影——诸葛慎的军装破得不成样子,头发乱得像鸟窝,可眼睛还是那么亮。 “旅长!”诸葛慎挣扎着要起身敬礼,却因体力不支差点摔倒。王必成大步上前扶住他,眼眶有些发热:“你小子,差点把我急死!”两人对视一眼,都笑出了声,那笑声里,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有生死与共的信任。 这场误会,让大伙心里都明白了一件事:战场上最珍贵的,不是枪炮子弹,而是出生入死攒下的信任。这份信任,比任何誓言都更牢靠,比钢铁还经得起战火的淬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蒋介石不敢动李宗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要说李宗仁这人,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政治和
【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