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与美方谈关税互免?因为“被蛇咬过两次”。2018年,中美初步达成贸易共识,美方却迅速反悔,加征高额关税。2019年,双方签署协议,中方承诺增加采购,美方却未完全兑现减免关税承诺,还保留技术限制。俗话说,“一次被骗,二次警醒”,对特朗普朝令夕改的性格,我们绝对不能再抱有幻想。 吃过亏的中国,这次选择主动出牌。面对美国新一轮关税威胁,中国不仅针锋相对地加征关税,还祭出稀土这张王牌。 稀土作为芯片、电动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的核心原料,对美国供应链至关重要。美国自己的稀土产量微乎其微,超过80%的需求依赖进口,而中国占据全球稀土供应的近七成。 掐住这根命脉,美国立马坐不住了,赶紧更新豁免清单,把稀土、关键药物等物资列得密密麻麻,生怕断了链子。 这种精准反制,既打了美国的痛点,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分量。 中国的底气,不仅仅来自稀土。过去十年,中国在高端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稳步突破,产业链韧性大幅提升。 比如光伏产业从原材料到组件已形成完整闭环,电动车电池技术全球领先。这些硬实力的积累,让中国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时,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 更重要的是,全球供应链的重组也让中国的地位更加凸显。 随着中美博弈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供应链多元化,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稳定性和资源优势,成了不少国家的首选。 反观美国,其高关税策略并非无懈可击。特朗普的贸易逻辑,简单粗暴:通过关税施压,逼迫对手让步,短期捞取经济利益,长期遏制对手发展。 这种套路不只对中国用,对欧盟、越南等也一样。欧盟想谈关税减免,特朗普直接拒绝;越南低头妥协,依然逃不过加税的命运。 但这种“唯利是图”的打法,正在让美国自己头疼。高关税推高了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2024年美国通胀率一度逼近4%,消费者怨声载道。 企业为了保利润,频频向政府施压,要求豁免关键物资进口,这也是美国豁免清单一再扩大的原因之一。 中美这场博弈,早已不是简单的关税对轰,而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中国从最初的被动应战,到如今的主动出击,靠的是产业升级的硬实力和资源优势的底气。 稀土只是中国手中的一张牌,背后的产业链韧性和全球供应链话语权,才是真正让美国忌惮的筹码。特朗普或许还有新招,但中国显然已经学会了如何在这盘棋局中落子。
中国为什么不与美方谈关税互免?因为“被蛇咬过两次”。2018年,中美初步达成贸易
烟雨故人念
2025-04-29 09:52: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