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飞机失事后,12岁儿子徐积锴到现场认领遗体,运回来让他体面下葬。后来陆小曼去世,临终提出要同丈夫徐志摩合葬,却被徐积锴3句话回绝。结果陆小曼孤独离世,骨灰也无人认领。 这位勇敢的12岁少年叫徐积锴,是徐志摩和发妻张幼仪所生之子。 那天深夜,徐积锴已经睡得深沉,却突然被母亲叫醒。 透过惺忪的睡眼,他看到母亲红了眼睛。察觉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他马上坐了起来。 张幼仪轻轻叹了口气,告诉儿子,你可能没有爸爸了。 徐积锴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只知道,在他的成长岁月中,一直都是“没有爸爸”的。 在他出生不久后,父亲便离开家,出国留学去了,把他们母子留在国内。 几年后,母亲也到国外跟父亲相聚。他以为父母会一起回家,于是他一直盼着。 可没想到,父亲早已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叫林徽因的16岁少女。 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竟瞒着家中长辈,逼迫张幼仪离婚。 张幼仪独自一人带着离婚书回来,徐积锴心疼母亲,对父亲开始有了不满。 后来,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徐志摩又爱上了陆小曼,不顾众人反对,硬是把她娶回家。 尽管同在国内,但父亲和陆小曼一起,徐积锴跟着母亲张幼仪,父子俩的生活几乎没什么交集。 对徐积锴来说,“父亲”二字始终是陌生而疏离的。 因此,当母亲跟他说父亲的死讯时,他内心并没有太大的震动。 母亲接着说,他需要到现场去将父亲接回家。 张幼仪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徐志摩出事后,遗孀陆小曼拒绝认领遗体,还将来访者赶出门去。 那人只好找到张幼仪,让她出面。可张幼仪是前妻,亲自去不太合适。 最后,张幼仪决定让儿子前去,她说:“你是徐家的长子,要顶勇敢才是。” 徐积锴认真点了点头,努力显出小男子汉的勇敢。 然而到了现场,徐积锴还是被父亲支离破碎的惨状吓哭了。 父亲不再是完整的活生活的人了,无论期盼也好怨恨也罢,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母亲那句“你没有爸爸了”的含义。 在张幼仪的安排下,一切有序地进行着:收敛遗体、运回家乡、置办祭品…… 她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直到追悼会那天,却出现了意外。 那天,消失许久的陆小曼突然出现,当众大吵大闹。 原来,张幼仪按照中国传统,为徐志摩安排了中式葬礼,陆小曼却不肯:“摩生前热爱西式,一定要换上西服!” 陆小曼还要冲上去解徐志摩的寿衣扣子,这可是大忌!众人忙上前劝阻。 最终,在张幼仪的坚持下,葬礼还是按照原来的安排进行。 陆小曼闹了半天,也只能讪讪地回去。毕竟她没有为葬礼出过一份力,自然也就没有说话的资格。 那一年,陆小曼只有28岁,仍然年轻貌美,不少男子对她献殷勤。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拒绝了所有单身男子,偏偏选择跟已有家室的翁瑞午同居。 消息一出,外界对陆小曼的品行颇有微词。 但陆小曼不在乎,她跟翁瑞午同居了30多年,直到对方离世。期间两人也没有结婚。 翁瑞午去世几年后,陆小曼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前,她提出要同丈夫徐志摩合葬。这是她唯一的遗愿。 然而,徐积锴用3句话,拒绝了这个请求: 第一,作为一家之主的祖父,从未承认陆小曼是徐家儿媳; 第二,父亲和陆小曼感情并不和睦,最后一次见面还有激烈争吵; 第三,陆小曼和翁瑞午长期同居,于道德所不容,愧对徐家。 这3句话,结识了陆小曼的不堪,足见徐积锴对这位继母的不屑和排斥。 最终,陆小曼没能和徐志摩合葬。更令人唏嘘的是,她一生无儿无女,死后连骨灰都无人认领。
有人说,徐积锴做得太绝情。
陆小曼和徐志摩本来就是合法夫妻,同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且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不管陆小曼生前有再多的不是,也不能让她身无葬处。 我却不这么认为。 第一,陆小曼从未被徐家接纳。 当年,徐志摩娶陆小曼,徐父并不同意,当众表示这辈子只认张幼仪这个儿媳妇。 徐父徐母病重时,也都是张幼仪在照顾, 甚至连二老的葬礼都是张幼仪操办的。 祖父都不承认的婚事,徐积锴作为孙辈,自然也不会忤逆。 第二,父亲是因陆小曼而死。 要不是陆小曼挥霍无度,徐志摩也不必为了省钱,去搭乘免费的邮件飞机,也就不会葬身长空了。 某种意义上说,是陆小曼导致了徐的英年早逝。 第三,陆小曼跟别人长期同居。 徐志摩去世不久,陆小曼就跟翁瑞午同居。两人虽然没有结婚,但同居长达30年之久,已经同结婚没什么差别。 既然陆小曼有了自己的伴侣,也就没有理由同徐志摩合葬。 徐积楷不让陆小曼和父亲合葬,你觉得这样做绝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