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川大“毒枭”,却良心带货,每月贩毒160斤,被抓后警察竟发现他卖的都是冰糖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4-29 01:20:18

他是四川大“毒枭”,却良心带货,每月贩毒160斤,被抓后警察竟发现他卖的都是冰糖,他凭借买一个送半斤的活动,不仅一度卷死全国的毒贩,甚至还受到了民警的高度赞扬,他就是被称为一代枭雄“糖太宗的罗金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四川警方一次重大禁毒行动中,警方经过数月跟踪,最终锁定一名每月交易量高达40公斤的"大毒枭",然而,当破门而入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哭笑不得——装满整屋的"毒品",竟然只是普通的冰糖和明矾,这起看似荒诞的案件,却折射出当代社会诈骗手段的演变和禁毒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其完美伪装令人叹为观止,嫌疑人罗金成深谙"以假乱真"之道,将普通的冰糖和明矾加工制作成与毒品极其相似的外观,他不仅在包装上煞费苦心,更是别出心裁地在包装中添加茶叶来掩盖气味,每一份"货物"都配备一份貌似专业的检验报告,虽然这些报告漏洞百出,却足以迷惑缺乏专业知识的买家。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这场骗局推波助澜,罗金成巧妙利用社交软件搭建销售网络,通过快递公司配送货物,使整个交易过程看似专业而隐秘,他刻意营造的神秘感和专业性,让买家在交易前难以察觉破绽,这种运作模式与真实毒品交易如出一辙,也正是这种相似性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   从戒毒者的心理层面来看,这起诈骗案的得逞并非偶然,长期的毒品依赖导致他们判断力下降,而戒断反应带来的痛苦又使他们急于寻求缓解,罗金成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特点,利用他们的迫切需求和有限的辨别能力,实施精准诈骗,更令人深思的是,一些买家即便发现上当,碍于违法行为的性质,也不敢轻易报警,这种心理顾虑也成为诈骗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   这起案件在法律认定上颇具争议性,表面上看,罗金成并未触碰毒品犯罪的红线,他售卖的物品都是合法的日用品,然而,他的行为显然超出了正常商业行为的范畴,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最终,司法机关以诈骗罪对其定罪,判处十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判决既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信息来源:滨州网警2024年1月11日《“绝命毒师”网上卖货,顾客觉得味道不对不敢报警,还吃出糖尿病》

0 阅读:3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