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43岁,身着破烂衣服,踉跄走到湖边,纵身跳了进去。他曾拥有4000万两白银、13000亩良田、一座山和上海一座三层楼,可到头来却活不下去。这不是故事,是真事。李鸿章,晚清大佬,洋务运动的扛把子,攒下巨额家产想让后代衣食无忧,可李子嘉却把这一切败得精光,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李鸿章,1823年生在安徽合肥,家境不算差,自小聪明,1847年中进士,进翰林院,后来拜曾国藩为师,学的是实用学问。1862年,他拉起淮军,打太平天国,立下大功,1865年当上江苏巡抚,1870年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管军政25年。他搞洋务,开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建北洋水师,算是晚清的“现代化先锋”。这老兄不光会打仗做官,还很会攒钱。田产13000亩,上海有三层洋楼,还有一座山,家底至少几百万两白银。合肥的李氏故居占地大,雕梁画栋,外号“李府半条街”,气派得很。 李子嘉是李鸿章长子李经方的儿子,混血出身,会说中英法语,起点挺高。他小时候在上海洋楼长大,仆人围着转,吃穿用度都是顶级的。家里宠他,稍微不开心就拿金银首饰哄。小时候学骑马,摔下来也没人说他,仆人扶起,母亲送新衣安慰。长大后,家人给他张罗婚事,场面豪华,宾客几百,可他婚后没正形,整天混花街柳巷,拿钱不当钱。没人管得住他,他自己也不上进,日子过得像流水账,全靠祖产撑着。 李子嘉少年时就迷上了上海的灯红酒绿,啥好玩玩啥。他爱逛青楼,出手大方,扔千金就为听首曲子。20岁染上鸦片瘾,家里管钱严了,他就偷古董出去换烟土。赌博是他另一大爱好,赌桌上他坐主位,一次能扔几千两,输了还喊再来。结果被老千坑,田地房产一点点没了。他还把上海洋楼送给个女人,签字时醉醺醺的,仆人劝不住,他还笑说“祖产多着呢”。到最后,田契输光,洋楼没了,他身体也垮了,50年代初只能穿破衣在街头晃荡,昔日阔少没人认。 1953年,李子嘉43岁,住破屋,桌上就剩半碗冷粥。他身体差,病怏怏的,披着破棉袄走到湖边,跳了进去。有人捞他上来,送到医馆,可他早就不行了,第二天就死了。家人草草处理后事,用草席裹了埋在荒郊,连个碑都没有。李鸿章留下的家业,到他这全没了,合肥故居空了,田地换了主,洋楼也荒废了。他的死,既惨又让人唏嘘,算是给李氏家族画了个句号。 李子嘉这结局,根儿上得从几方面看。先说教育,李鸿章忙着国事,后代管教松散,李子嘉小时候没人教他啥叫责任,啥叫节制,光知道花钱享乐。再说个人,他自己没出息,沉迷鸦片赌博,挥霍成性,连媳妇孩子都不顾,祖产再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还有时代,李鸿章那会儿是晚清,社会还算稳定,他有权有钱能攒家业,可到李子嘉这代,清朝没了,民国乱糟糟,新中国又变天,家底再厚也扛不住大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鸿章攒这么多财富,本意是让后代过好日子,可他没想过光给钱不给教育是啥后果。他忙着搞洋务、签条约,家里的事顾不上,李子嘉这代人没继承他的脑子,只学了花钱。他晚年签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挨了不少骂,死了也没给后人留啥好名声。李子嘉混得不好,多少也跟家族名声下滑有关。不过话说回来,李子嘉自己不争气才是主因,祖宗再牛,也救不了个扶不起的阿斗。 家族要长久,得教后人咋做人,咋管钱,光靠祖产坐吃山空迟早完蛋。时代变迁也是个坎儿,李鸿章那套在晚清管用,到民国和新中国就不灵了,财富再多没本事守住也是白搭。反过来想,李子嘉要是早点醒悟,学点谋生本事,也不至于跳湖。这故事挺接地气,搁现在看,不就是“富不过三代”的活例子吗? 参考资料 李子嘉:这位李鸿章的孙子,正是富不过三代的典型
1953年,李鸿章的孙子李子嘉,43岁,身着破烂衣服,踉跄走到湖边,纵身跳了进去
烟火阑珊歌未央
2025-04-28 19:04:06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