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贪财、不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蒋百里更是称他为蔡锷之后,湘军第一人。 廖耀湘1906年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普通农家。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父母特别重视教育,5岁就把他送进私塾读书。1918年,他考进邵阳县立高等小学,两年后又上了长沙岳云中学。那时候正是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的乱世,年轻气盛的廖耀湘看不下去,1925年投了军,先加入湖南陆军,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一个农家娃,就这么一步步走上了军旅路。 1930年,他被派去法国留学,进了圣西尔军校。六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国。这可不是吹牛,能在外国军校拿第一,廖耀湘的军事才华和自律绝对是顶级的。回国后,他没闲着,直接投身抗战,先是淞沪会战,后是南京保卫战,虽然仗打得艰难,但他的指挥能力和拼劲儿让人刮目相看。 1942年,廖耀湘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日军占领缅甸,盟军急需支援,他带着新22师奔赴前线。那地方可不是好待的,野人山密林遍布,瘴气弥漫,部队行军都靠两条腿。可廖耀湘硬是带着弟兄们啃下这块硬骨头,打垮了日军18师团,还把印缅公路给抢了回来。 这场仗打得漂亮,盟军将领史迪威都忍不住夸他,说他是“中国军人的典范”。更牛的是,廖耀湘从不搞特殊化,跟士兵一块儿吃苦,部队里一点腐败都不许有。他自己不抽烟不喝酒,连打牌这种消遣都不碰,全心全意扑在打仗上。这种品行,别说当时,就是现在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蒋百里为什么说他堪比蔡锷?不光因为他会打仗,更因为他身上有种为国为民的硬气。蔡锷是护国运动的英雄,廖耀湘则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两人都把国家看得比啥都重。 可再厉害的人,也逃不过历史的洪流。1948年,国共内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廖耀湘带着第九兵团上了辽沈战役的战场。那时候国民党已经有点撑不住了,他在黑山阻击战里拼了老命,想挡住解放军的攻势。可惜,部队久攻不下,士气也垮了。10月24日,他下令撤退,结果后路已经被解放军掐断。 没办法,廖耀湘换上便装想突围,谁知还是被民兵认了出来,直接给俘虏了。从战场上的大将军,到战俘营里的囚犯,这落差谁看了都唏嘘。他被俘后,在战俘营里待了13年,接受思想改造。慢慢地,他开始认同新中国的理念,脑子里那股为国家民族奋斗的劲儿也没变,只是换了个方式。 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放了出来,之后当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专员。别看他当过国民党将军,到了新中国,他还是老老实实干活,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1968年,他因为心脏病去世,享年62岁。 从农家子弟到抗战英雄,再到战俘,最后在新中国安度晚年,廖耀湘这一辈子,真是大起大落。他没被苦难压垮,也没因为身份转变就放弃信念。说他是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一点都不夸张。 廖耀湘最让人佩服的,不光是他打仗厉害,还有他那份清廉自律。不贪财、不赌不近女色,这在当时那个乱世里,简直是稀有动物。部队里谁敢搞腐败,他第一个不饶。跟士兵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床,这种作风硬是把部队捏成了铁板一块。 他的军事才能也不用多说,从法国军校第一名,到缅甸战场打得日军找不着北,再到辽沈战役里的苦战,他的指挥水平绝对是一流的。可惜啊,天才也得看时代,他赶上了国共内战那场大戏,注定要吃苦头。
廖耀湘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贪财、不赌不近女色,他是一个以国家民族为生命的人
零零说史
2025-04-28 18:32: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