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65岁林则徐邀请37岁左宗棠相见,并预言:“西北有事,非左宗棠不可。”这次见面,林则徐送了左宗棠一件礼物,这几乎决定了后世新疆的命运。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是名垂千古的爱国英雄,他们之间的故事充满传奇。 早在左宗棠还没发迹之前,林则徐就看过这个年轻人的经世文章,对他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志气和魄力颇为欣赏,只是一直无缘相见。 到了1849年,两人原本有一次成为同事的机会。 那一年,湘阴发大水,左宗棠赈济乡邻,有了一点功绩。安顺知府胡林冀以此为契机,向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推荐左宗棠。 林则徐大喜,立马给胡林冀回信,对左宗棠入幕表示欢迎,言辞间充满恳切:“承示贵友左孝廉,既有过人才分,又喜经世文章,如其嗜肯来游,实所深愿……” 只可惜,左宗棠被其它事情耽搁,最终没能赴任。这成了林则徐人生中一件憾事。 不过两人的缘分并未就此消失,次年他们便有了相见的机会。 当时,林则徐回乡途中经过长沙,知道左宗棠也在,便将船停靠在岳麓山下的湘江边,特邀左宗棠前来船上相会。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不止林则徐对左宗棠欣赏有加,左宗棠对林则徐也仰慕已久,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楷模。 因此,当左宗棠得知要去见林则徐,心情激动不已,上船时竟一脚踩空,落入水中。被拉上船时也顾不得周身狼狈,忙不迭向林则徐作揖行礼。 为缓解尴尬,左宗棠还戏说:“听说古人要见士人之前,得先‘三薰三沐’。我现在已经‘三沐’,就差‘三薰’了。” 林则徐哈哈大笑,说道:“全身都湿透了还在这打文语!快去更衣,免得着凉。” 那一夜,两人在微微晃动的船上秉烛长谈,从古今形势、人物品评,谈到西域屯政、水利等,两人价值观相同,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谈到新疆屯田水利未备时,林则徐深感遗憾,向左宗棠详细阐述了自己的防塞思想。 左宗棠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成,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想法都和林则徐的不谋而合。 林则徐不禁眼眶湿润。他已经65岁,已时日无多,好在眼前这个37岁的年轻人,是可以继承他西北大志的人才! 林则徐甚至预言:西北有事,非左宗棠不可! 为此,林则徐将自己在西北尤其是新疆考察时,所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连同自己的理想抱负也一并托付给他。 这是林则徐和左宗棠人生中唯一一次会见,史称“湘江夜话”。 无奈命运无常,第2年林则徐就离开人世。 当噩耗传来时,左宗棠悲痛不已,深夜写下对联,字字句句都是对林则徐的深切缅怀和对他命运的愤慨: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师颓。” 林则徐出师未捷,左宗棠不忘他的遗志,68岁抬棺出征新疆,身边一直带着林则徐“湘江夜话”时给他的资料和地图。 据说左宗棠正是熟读了这些资料和地图,在收复新疆时料事如神,所向披靡,最终没有辜负林则徐当年说的“西定新疆,舍左公莫属。” 如今提到新疆,总离不开“林公渠畔左公柳”这6个字。 林公渠,指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发配新疆,为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开凿的井渠;左公柳,指左宗棠出征新疆时沿途栽种的柳树。 今天的新疆能够太平发展,林则徐和左宗棠这两位爱国者功不可没。他们之间的交往,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传奇之笔。 两位民族英雄,都值得后人纪念。
1850年,65岁林则徐邀请37岁左宗棠相见,并预言:“西北有事,非左宗棠不可。
寻墨阁本人
2025-04-28 16:29:50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