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对巴基斯坦“动刀”水资源那一幕,我一下子想到了老水利专家黄万里。他曾力

瑶露润荷香 2025-04-28 15:01:44

最近,印度对巴基斯坦“动刀”水资源那一幕,我一下子想到了老水利专家黄万里。他曾力主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兴建大坝,主张利用上游优势将此江打造为中国的能源重地。当时印度强烈反对,唯恐中国控制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影响其农业与下游民生。如今印度自行操弄水资源,这“水权”策略却为中国增添了几分主动。 回头看,不管是上世纪的印度河水条约,还是恒河上游和下游的纠纷,南亚国家争水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条约和协议虽然一度缓解了紧张,但一遇到特别干旱、局势有变化,所有承诺就开始打折扣。 上游抓水、下游喊渴的局面总是在轮回,甚至连孟加拉国也担心中国一旦在雅鲁藏布江大动作,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会遭殃。 技术越来越发达,分水、调水越来越精细,可信任问题就是迈不过去。 每动一次水利工程,各国先想的是自己的利益和话语权,顾不得别人死活,真正能做到兼顾上下游、区域利益的很少。 其实现代水利技术已经有本事把水用得更细致、更环保,比如精准调度、智能监控,还有生态修复的办法,不用靠粗暴截流。 可惜这些年南亚地区,水利工程越搞越复杂,邻国之间的猜疑却没见消减。 只要是大坝建起来了,下游总觉得自己随时面临断流的威胁,表面上用技术给了自己安全感,实际上反而筑起了一堵无形的墙。 下游时刻提防上游突然减少分水,上游又怕下游凭空发难,政治博弈的火苗随时可能点燃。 而水资源关系的不只是农田和工厂,更直接连着上亿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和民生保障。 干旱的时候,田地开裂、城市供水紧张,洪水来的时候又会让无数家庭陷入困境。 更尴尬的是,水荒没法靠单边行动解决,一家独大的策略最终会恶化整个流域生态和区域关系。 不合作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互相防范、互相消耗,水成了心头悬着的一把刀,谁也不敢彻底放心。 放眼世界,像尼罗河、湄公河这样的多国流域,很多时候都是靠合作、信息透明和互信机制来避免危机。 大家一起监测水情、制定分配规则,遇到极端天气也不会一惊一乍,南亚其实也有条件学先进经验。 少点怀疑,多点透明,真正把水当成连接区域、安全、发展的纽带,而不是斗争的武器。愿意放下争抢、合力管好水,才是灾难面前最靠谱的办法。 水资源看似只是大自然给的一份礼物,其实从流向、归属、使用到管理,每个环节都是一盘大棋。 如果各国掌舵人能把眼光放远一点,多为上下游和整个社会考虑,水不只是资源,更可以成为东南亚和平、发展和信任的桥梁。 头脑清醒的政策和科学技术联手,才有可能让南亚数亿人过得安全踏实。 你怎么看待当前南亚的水资源争端?你觉得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水流得更顺畅、更公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瑶露润荷香

瑶露润荷香

瑶露润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