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3岁的林乐怡在医院照顾52岁的金庸,金庸一把抓住她的手,蔫了吧唧地

戴梦维微微 2025-04-28 14:50:51

1976年,23岁的林乐怡在医院照顾52岁的金庸,金庸一把抓住她的手,蔫了吧唧地说:“你是不是……嫌我老。”林乐怡听后,面色羞红:“不是……你让我再考虑一下。” 1976年夏末,香港玛丽医院的一间病房里,窗外阳光明媚,却照不进屋内一角的沉寂。 金庸躺在病床上,脸色略显苍白,胡茬微长,已过知命之年,眼中却藏着说不清的柔情与忐忑。 他静静地看着一旁忙前忙后的林乐怡,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子,一头柔顺的长发总是简单束起,面容清秀,气质温婉。 她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却每日风雨无阻地来病房照顾他,替他擦汗、翻身、剪指甲,甚至细心到用棉签为他擦嘴角的痰液。 她温柔细腻的关怀,就像是一股涓涓细流,悄悄灌进了这位文学巨匠逐渐疲惫的心田。 谁能想到,这位以武侠小说名震华人世界的金庸,曾在人前风光无限,却在情路上几经波折。 他的第一段婚姻,是与一位大家闺秀结下的姻缘。 那时他还未成名,只是一个在报社辛勤写稿的年轻编辑。 对方出身优渥,美丽端庄,金庸也是一见钟情。 可是婚后不久,金庸便全情投入事业,白天采访、晚上写作,常常彻夜不归。 他想用文字撑起一个更好的未来,却没料到,婚姻里的温度也随之渐渐流失。 他的妻子寂寞难耐,最终红杏出墙,当他发现一切时,犹如被人重重击了一拳。 他没有声嘶力竭地质问,也没有苦苦挽留,只是在签下离婚协议书后,独自一人走进深夜的街头,泪水模糊了他眼中的霓虹。 之后,在他人生逐渐步入巅峰时期的时候,他在报社担任高层,与一位女记者朱玫渐生情愫。 朱玫聪慧伶俐,思想独立,两人在新闻理想与文字信仰中擦出火花。 他们一起辩论时政、分析局势,在电光火石中构建着一段志同道合的默契。 但是感情总会被生活中的某些偶然打乱,林乐怡的出现,是一场毫无预兆的风。 她不是金庸生活圈中的人,也不是文字的同道中人,她的世界简单而干净,像一株清晨带露的小百合。 金庸第一次在朋友聚会中见到她时,就惊讶于这女孩眼神中的宁静与纯真。 那一眼,像是少年时梦中人。 他开始频繁制造与她相处的机会,一开始是借口请教中医调养之术,后来干脆请她帮忙整理旧手稿,再后来,他住院,她每日陪护。 他不是不清楚自己年龄与她之间横亘的鸿沟,但情感这回事,谁也说不清是劫是缘。 朱玫自然察觉了金庸心境的变化,她并未歇斯底里地闹,也未苛责林乐怡,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眼里的光,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过了。”便主动提出了离婚。 那一夜,金庸在书房独坐一整晚,桌上摊开的不是稿纸,而是一封写了一半的信——给朱玫的,最终却被他撕碎,揉进了废纸篓里。 而如今,林乐怡就站在他面前。 她的脸仍是红红的,但眼神却坚定了许多。 她轻轻抽出自己的手,在金庸枯瘦的掌心轻拍了一下,道:“我不是因为你是金庸,也不是因为你有多有名。我只是……觉得你值得被照顾。” 那一刻,金庸眼眶湿润,他一生笔下写尽江湖快意恩仇,写尽侠骨柔情,没想到,最让他动情的,却是这个比他小了整整三十岁的女孩的温声一句。 他们的故事,或许在外人看来太过突兀,也有人说她是为了名利,或是说他老牛吃嫩草。 但在彼此眼里,这不过是两颗孤独的心,在对的时刻遇见了彼此。 多年后,林乐怡常说,那一年她的决定,是一生中最温柔的冒险。而金庸则在随笔中写道:“我见过春花秋月,也曾读过千山万水,但最动人心弦的,仍是一人。” 资料来源:《金庸传》

0 阅读:75

评论列表

RwD

RwD

2
2025-04-28 15:39

我见了23岁的眼里也有光[滑稽笑]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

戴梦维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