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加拿大大选辩论中,当被问及谁是加拿大最大的威胁时,总理卡尼直言:中国及中国人!这个观点该如何理解?其实,用日耳曼学的视角就能很好地解释。 当“中国威胁”一遍遍被提及,本质上不过是对利益失衡、旧体系失灵的反应,现实世界的变化无法回头,全球化也不是某一方说停就停的。 从高度依赖产业全球分布,到如今渴望重建自主供应链,西方的困局其实是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必然后果。 中国的发展驱动了世界新秩序的诞生,这既不是谁的阴谋,也不是谁的错,而是全球舞台自然的重组和升级。 未来只能靠每个国家正视挑战、寻求创新,才能真正找到各自的位置。 过去几十年,西方国家依托全球化,把工厂搬到海外,自己专注搞金融和服务业,把资源和市场牢牢握在手里,联盟运作得就像一个讲利益分配的部落系统。 美国处在核心位置,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也好,欧洲、日本、韩国也好,大家彼此配合,靠着从广阔世界获取各种红利维系团结。 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套模式慢慢玩不下去了,随着中国崛起,制造业、科技、供应链、关键资源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不仅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产能,而且重心逐步由“世界工厂”向创新前沿推进,稀土、电池、高铁等等,许多重要领域已经开始主导国际规则。 这让原本依靠全球布局和话语权攫取最大收益的西方国家感受到了明显的威胁,内部矛盾随之凸显。 美国力图重塑制造业,想挽回自己的话语权,欧洲却在经济与能源困境中左右为难,处处是制约。 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资源输出国夹在大国博弈之间,过去靠分工赚取红利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每个国家都变得更加谨慎自保。 各自算盘打得精明,联盟凝聚力不断减弱,矛盾和怀疑时时浮现,当全球产业链被中国主导和联动,原有联盟内部关于分蛋糕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也正因此,有关“中国威胁”的话语越来越高调,不是因为中国做了什么“坏事”,而是中国掌握了新的竞争优势,西方体系对自身未来失去了信心。 这不仅体现在产业和经济上,也体现在全球治理、战略安全等各种议题上。 每次碰到内部难题,西方总是更愿意对外指责,把外部对手当作缓解内部矛盾的掩饰。 与其说外部有威胁,不如说他们更怕失去既有优势,害怕自己习惯的世界失去主导权。 种种变化让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过去依靠的产业模式和分工体系已经发生动摇,单靠联盟和规则已难以维持利益最大化。 中国的持续增长和技术进步,实际上迫使全球利益结构在调整,所有参与其中的国家都要重新定位和思考自身出路。 在这个时代,指责或抨击谁已无济于事,核心问题在于谁能真正适应格局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 你怎么看待西方对中国的这种态度变化?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在最近的加拿大大选辩论中,当被问及谁是加拿大最大的威胁时,总理卡尼直言:中国及中
瑶露润荷香
2025-04-28 11:34: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