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上天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互联网上之前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让特朗普再干4年美国总统,美国早晚成为全球第二!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看好特朗普,因为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让美国信誉扫地! “让特朗普再干4年,美国早晚成为全球第二”这一说法,本质是对特朗普政策破坏性后果的极端化预测。其背后折射出公众对特朗普治理模式的深刻质疑,以及对其“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引发美国相对衰落的担忧。
先说一说特朗普的对外政策,特朗普上任后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甚至试图控制巴拿马运河,破坏多边合作机制。这种单边主义导致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度跌至历史低点,2025年石油美元结算占比从70%降至58%,沙特、中俄等国加速推进本币结算。 对欧盟征收钢铝关税引发报复性制裁,导致跨大西洋贸易争端升级;在亚太放弃"印太战略"框架,放任日韩自主扩军,打破区域平衡。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称“美国已不再是可靠伙伴”,转而推动欧洲自主防务体系,标志着美国传统盟友体系的瓦解。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正式启动全球关税战,对包括中国、欧盟、加拿大等在内的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以“美国优先”为名,实则对美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领域造成严重冲击。 特朗普政策激化美国内部矛盾,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点: 1、阶层分化加剧:前10%富人财富占比从1980年的35%飙升至2025年的52%,底层50%家庭实际收入下降7.3%。 2、系统性抗 议浪潮:"住手!"运动席卷全美50州,单日最高500万人参与,要求停止削减医保、驱逐移民等政策。 3、政治信任危机:57%民众认为政府政策"飘忽不定",76%共和党支持者与83%民主党支持者在国家发展方向上完全对立。 4、美国民众信心崩塌:关税附加费直接传导至消费品价格,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数千美元。例如,电子产品、家具、服装等日常用品因关税上涨10%-30%,低收入群体受影响尤甚。 美国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4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下跌,创2022年6月以来新低。囤积中国商品、转向跨境电商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出对国内物价和供应链的焦虑。 5、美民主党大力抨击特朗普政策:奥巴马、拜登、克林顿两周内密集发声,形成“元老围攻”态势。拜登在芝加哥展示被裁减社保案例,克林顿通过历史对比揭露治理溃败,奥巴马直指价值观危机。
这轮中美关税战已持续23天,我为什么说特朗普政府的“败相”已现!又为什么说中国能成最后的赢家? 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这边的优势,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525个小类的国家。这种体系化优势在关税战中形成“网状防御”:美国对华为断供芯片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启动“蜂群式突围”,2024年新增592家芯片设计企业,AI芯片国产化率从12%跃升至37%。 从最近全球很多国家的反映来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依然是无可替代的。以前是,现在也是,未来更是如此。
历史不会重复,但又何其类似?想当年,美国借助一战二战的机会,成功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如今美国的国运已然走向了衰落,美国沦为世界老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当前,美国主导的"石油-美元-美债"三角霸权正遭遇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考验。2025年第一季度,美债流动性危机集中爆发:36.8万亿美元国债中62%将在未来两年到期,利息支出吞噬19.7%的财政收入,迫使美联储在通胀率5.2%的困境中继续加息。这种饮鸩止渴的货币政策,使得国际资本加速逃离美元资产,仅2025年Q1就有27国央行抛售美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周飙升50个基点,创2001年"9·11"事件以来最大涨幅。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全球结算体系的重构。中国与东盟、中东六国完成本币结算系统对接,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突破12%,熊猫国债认购率达137%,直接冲击美元全球储备份额(跌破49%)。当美国试图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冻结他国资产时,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已穿透传统金融壁垒,义乌小商品城的"关税计算器"与深圳华强北的"反向选品指南",正在用市场逻辑解构美元特权。 总的而言,美国沦为“世界老二”,本质是全球化、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但方向已不可逆。